候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研究--A Case in Houma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社会需求 | 第11页 |
·科学问题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理论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3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与数学模型 | 第19-24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应用的数学模型 | 第20-24页 |
第二章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方法 | 第24-34页 |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4页 |
·城乡一体化理论 | 第24-25页 |
·土地集约利用理论 | 第25-26页 |
·公众参与理论 | 第26页 |
·区位理论 | 第26-27页 |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类型划分 | 第27-29页 |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特点 | 第27-28页 |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类型划分 | 第28-29页 |
·理论潜力的测算 | 第29-30页 |
·理论潜力的测算公式 | 第29页 |
·理论潜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30页 |
·现实潜力的测算 | 第30-34页 |
·现实潜力的测算模型 | 第30页 |
·现实潜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0-32页 |
·现实潜力实现过程分析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候马市概况及农村居民点用地分析 | 第34-42页 |
·候马市区域概况 | 第34-37页 |
·自然地理条件 | 第34页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34页 |
·土地利用状况 | 第34-37页 |
·候马市农村居民点利用概况 | 第37-39页 |
·候马市农村居民点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 第37页 |
·候马市农村居民点利用现状 | 第37-39页 |
·候马市农村居民点利用存在的问题 | 第39-40页 |
·农村居民点占地规模较大 | 第39页 |
·农村居民点布局散乱 | 第39页 |
·城乡二元结构明显 | 第39-40页 |
·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不合理 | 第40页 |
·候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驱动力分析 | 第40-42页 |
·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 第40页 |
·耕地保护的基本要求 | 第40-41页 |
·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候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 | 第42-64页 |
·资料的来源与整理 | 第42页 |
·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计算 | 第42-49页 |
·理论潜力计算公式 | 第42页 |
·用地标准确定 | 第42-47页 |
·规划期人口预测 | 第47-48页 |
·理论潜力计算 | 第48-49页 |
·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测算 | 第49-60页 |
·综合指标体系构建 | 第49-54页 |
·数据标准化处理 | 第54-55页 |
·指标权重确定 | 第55-57页 |
·综合修正系数的确定 | 第57-58页 |
·现实潜力估算 | 第58-60页 |
·候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 | 第60-64页 |
·理论潜力分析 | 第60-61页 |
·综合修正系数分析 | 第61-62页 |
·现实潜力分析 | 第62-64页 |
第五章 候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对策研究 | 第64-66页 |
·加强宣传 | 第64页 |
·统筹规划 | 第64-65页 |
·拓宽渠道融资 | 第65页 |
·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 第65-6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讨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