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 ·引言 | 第7-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ARINC629总线收发装置理论基础 | 第15-39页 |
| ·ARINC 629总线规范 | 第15-31页 |
| ·ARINC629总线基本原理 | 第15-18页 |
| ·ARINC629总线物理层规范 | 第18-21页 |
| ·数据链路层—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层)规范 | 第21-27页 |
| ·数据发送功能 | 第27-28页 |
| ·数据接收和监视功能 | 第28-31页 |
| ·终端界面操作 | 第31页 |
| ·ARINC629总线通信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算法研究 | 第31-35页 |
| ·线性分组码和循环码的概念 | 第31-32页 |
| ·循环冗余校验CRC算法研究 | 第32-34页 |
| ·循环冗余校验CRC算法的实现 | 第34-35页 |
| ·ISA总线技术分析 | 第35-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三章 系统方案确定与总体设计 | 第39-53页 |
| ·收发装置卡技术指标的确定 | 第39-41页 |
| ·收发装置卡作为数据通信系统部件的一般功能技术要求 | 第39-40页 |
| ·开发ARINC629总线数据收发装置的功能和技术指标 | 第40-41页 |
| ·开发ARINC629总线数据收发装置确定的依据与原则 | 第41页 |
| ·收发装置卡的功能设计分析 | 第41-44页 |
| ·收发装置卡的总体设计思路 | 第41-42页 |
| ·收发装置卡的功能模块划分与分析 | 第42-44页 |
| ·装置系统内总线分析与确定 | 第44-48页 |
| ·PC机PCI总线 | 第45-46页 |
| ·测试总线VXI | 第46-48页 |
| ·总线形式确定 | 第48页 |
| ·板级控制器单元的选择 | 第48-49页 |
| ·系统总体方案确定 | 第49-52页 |
| ·系统总体方案图 | 第50-51页 |
| ·技术难点与解决思路分析 | 第51-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第四章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第53-88页 |
| ·系统硬件电路图总体分析 | 第53-56页 |
| ·板级控制器单元 | 第53页 |
| ·ARINC629数据发送/接收单元 | 第53-54页 |
| ·收发装置其它功能单元 | 第54-56页 |
| ·板级控制器单元设计 | 第56-57页 |
| ·ARINC629终端接口单元设计 | 第57-78页 |
| ·串行接口电路设计 | 第58-62页 |
| ·TC电路设计中协议芯片MT24076简介 | 第62-65页 |
| ·TC电路设计中接收/监视芯片MT25001简介 | 第65-69页 |
| ·TC电路设计中发送芯片MT25003简介 | 第69-76页 |
| ·ARINC629终端接口电路设计实现 | 第76-78页 |
| ·上/下位机通信单元设计 | 第78-81页 |
| ·ISA接口技术应用 | 第78页 |
| ·ISA接口缓冲电路的设计 | 第78-79页 |
| ·上/下位机通信电路设计 | 第79-81页 |
| ·时钟电路 | 第81-82页 |
| ·系统抗干扰设计与电路板设计 | 第82-87页 |
| ·系统干扰源的分析 | 第82-83页 |
| ·系统硬件抗干扰设计 | 第83-85页 |
| ·系统电路板设计 | 第85-87页 |
| ·小结 | 第87-88页 |
| 第五章 系统控制逻辑的实现与软件设计 | 第88-104页 |
| ·系统控制逻辑的实现 | 第88-94页 |
| ·CPLD的应用 | 第88-89页 |
| ·控制逻辑实现 | 第89-94页 |
| ·CPLD逻辑程序下载 | 第94页 |
| ·软件部分设计要点 | 第94-97页 |
| ·系统软件总体功能分析 | 第95页 |
|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 第95-97页 |
| ·系统软件实现 | 第97-101页 |
| ·初始化模块设计 | 第97-98页 |
| ·数据通讯模块软件设计 | 第98-99页 |
| ·显示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软件设计 | 第99-100页 |
| ·CRC校验的软件实现 | 第100-101页 |
| ·收发装置卡的通信仿真 | 第101-102页 |
| ·小结 | 第102-104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4-106页 |
| ·工作总结 | 第104-105页 |
| ·展望 | 第105-10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6-107页 |
| 致谢 | 第107-10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8-111页 |
| 附录A | 第111-113页 |
| 附录B | 第113-114页 |
| 附录C | 第114-115页 |
| 附录D | 第115-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