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4-41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相关理论与文献 | 第15-36页 |
一、有关估值的理论与方法 | 第16-29页 |
二、有关定价的理论与方法 | 第29-36页 |
第三节 论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 第36-39页 |
一、论文结构 | 第36-37页 |
二、主要内容 | 第37-39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39-41页 |
一、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39页 |
二、本文的四大创新 | 第39-41页 |
第二章 基本面因素估值模型的构建及其实证分析 | 第41-55页 |
第一节 决定股票估值水平的基本面因素模型 | 第41-45页 |
一、基本面因素是决定股票估值水平的基础因素 | 第41页 |
二、基本面因素指标的选取 | 第41-44页 |
三、股票估值的基本面因素模型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基本面因素估值模型的实证结果分析 | 第45-53页 |
一、对2003和2004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 第45-48页 |
二、对2002和2003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 第48-50页 |
三、对2001和2002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 第50-51页 |
四、对2000和2001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 第51-53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53-55页 |
第三章 治理结构因素估值模型的构建及其实证分析 | 第55-73页 |
第一节 引入治理结构因素的估值模型 | 第55-62页 |
一、公司治理结构与上市公司价值关系简介 | 第55-57页 |
二、公司治理机制分析 | 第57-60页 |
三、公司治理机制的量化描述和治理结构因素估值模型的构建 | 第60-62页 |
第二节 治理结构因素估值模型的实证结果分析 | 第62-68页 |
一、模型各变量的统计分析 | 第62-64页 |
二、治理结构因素估值模型的实证结果分析 | 第64-68页 |
第三节 对公司治理水平与公司估值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分析 | 第68-72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72-73页 |
第四章 新一价定律下的估值模型构建及其实证分析 | 第73-85页 |
第一节 其他影响上市公司估值的不可或缺因素 | 第73-76页 |
一、公司竞争环境 | 第73-75页 |
二、核心竞争能力 | 第75-76页 |
第二节 新一价定律下的估值模型构建 | 第76-80页 |
一、对“一价定律”的新诠释 | 第76-77页 |
二、修正后的”新一价定律”及综合多因素估值模型 | 第77-80页 |
第三节 新一价定律估值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80-83页 |
一、新一价定律估值模型对新兴市场估值水平差异的实证解释 | 第80-81页 |
二、股票流动性对估值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81-83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83-85页 |
第五章 新一价定律在中国市场运用的策略 | 第85-98页 |
第一节 中国证券市场的特点分析 | 第85-88页 |
一、“新兴”加“转轨” | 第85-86页 |
二、我国证券市场中影响估值与定价的特有因素分析 | 第86-88页 |
第二节 新一价定律的具体运用策略 | 第88-96页 |
一、选择基准(BENCHMARK)行业与公司 | 第88-91页 |
二、给予溢价的行业及公司 | 第91-92页 |
三、给予折价的行业及公司 | 第92-94页 |
四、一价定律下多因素定价模型的实际应用效果实证 | 第94-96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96-98页 |
第六章 估值与定价的偏差及其实证分析 | 第98-129页 |
第一节 上市公司价格发现、定价与估值的非同步 | 第98-100页 |
一、定价与估值内在冲突与非同步的必然性 | 第98页 |
二、估值与定价的殊途同归——价值投资 | 第98-100页 |
第二节 中国价值投资策略实证 | 第100-105页 |
一、价值投资策略的历史绩效 | 第100-102页 |
二、对价值投资策略历史绩效的解释框架 | 第102-105页 |
第三节 实证模型的选择 | 第105-107页 |
一、OHLSON模型的适用性 | 第105-106页 |
二、基于OHLSON模型框架的P_TN_T比率决定方程 | 第106-107页 |
第四节 数据来源和变量取值 | 第107-112页 |
一、数据来源 | 第108页 |
二、资本成本(R) | 第108-111页 |
三、分红比率(K) | 第111页 |
四、净资产收益率(ROE) | 第111-112页 |
五、剩余收益存续期(N) | 第112页 |
第五节 我国A股P_TN_T比率的模拟分析 | 第112-117页 |
一、公司存续期无限、剩余收益存续期有限时PTNT比率的决定 | 第113-115页 |
二、公司存续期、剩余收益存续期都有限时PTNT比率的决定 | 第115-116页 |
三、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成本对PTNT比率的联合影响 | 第116-117页 |
第六节 我国A股价格对内在价值的偏离程度分析 | 第117-122页 |
一、股价对内在价值偏离度估计 | 第117-119页 |
二、股价对内在价值偏离程度的国际比较 | 第119-122页 |
第七节 基于OHLSON模型框架的价值投资策略实证 | 第122-127页 |
一、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 | 第122页 |
二、各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 第122-123页 |
三、中国股市实证结果 | 第123-124页 |
四、对基于PN比率的价值投资策略取得超额收益的解释 | 第124-127页 |
第八节 小结 | 第127-129页 |
第七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129-134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129-133页 |
一、影响我国股票估值的经济与制度因素 | 第129-130页 |
二、新一价定律的运用策略 | 第130-131页 |
三、关于价值投资策略的实证结论 | 第131-133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133-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38页 |
中文参考文献 | 第134-136页 |
英文参考文献 | 第136-138页 |
后记 | 第138-139页 |
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