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自组织理论视角下的地方性银行产权制度研究

第一章 导论第1-26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第15-17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文献综述第17-20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0-21页
 第四节 研究安排及本文创新第21-26页
第二章 地方性银行产权制度的理论基础第26-54页
 第一节 产权理论与金融产权制度第26-43页
  一、产权理论的简要回顾第26-33页
  二、金融活动的制度性分析第33-36页
  三、金融产权的经济学分析第36-40页
  四、金融中介机构的产权制度分析第40-43页
 第二节 银行产权制度效用的内在机理第43-52页
  一、自组织系统的动力机制分析第43-49页
  二、金融产权效用的内生机制第49-52页
 第三节 小结第52-54页
第三章 中国地方性银行产权制度发展的一般考察第54-108页
 第一节 中国银行体系产权制度发展的轨迹描述第54-71页
  一、中国银行体系的建立与发展第54-61页
  二、中国银行改革过程中的产权制度变迁第61-71页
 第二节 地方性银行产权制度安排的历史回顾及其认识第71-100页
  一、地方性银行基本概念第71-74页
  二、中国地方性银行的形成与发展第74-82页
  三、对地方性银行产权制度的认识第82-100页
 第三节 地方性银行产权制度安排的效率分析第100-106页
  一、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分析第100-104页
  二、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效率分析第104-106页
 第四节 小结第106-108页
第四章 地方性银行产权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第108-162页
 第一节 地方性银行产权制度变迁的目标及其原则第108-112页
  一、地方性银行的目标函数第108-110页
  二、地方性银行产权改革的目标第110-112页
 第二节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的变革第112-147页
  一、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的逻辑及其约束条件第112-121页
  二、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的实践及其实证分析第121-131页
  三、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的正式启动与改革模式的比较选择第131-144页
  四、对目前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的冷思考第144-147页
 第三节 城市商业银行的产权变革第147-152页
  一、城市商业银行产权变革方式及其实践第147-151页
  二、城市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变革的特征第151页
  三、对城市商业银行产权变革的再认识第151-152页
 第四节 民间金融的发展与地方性银行产权改革的关联第152-161页
  一、民间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第152-153页
  二、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第153-157页
  三、对民间活动的认识第157-160页
  四、民间金融的发展对地方性银行产权改革的启示第160-161页
 第五节 小结第161-162页
第五章 地方性银行产权制度变革与组织绩效改革的逻辑分析第162-199页
 第一节 产权制度变革的微观组织改善的前提条件第162-167页
  一、产权制度变革的有效性第162-164页
  二、产权制度变革的完全性及其彻底性第164-166页
  三、组织系统一定的自生长能力是产权变革的基础和土壤第166-167页
 第二节 自组织系统内的产权制度变革第167-188页
  一、地方性银行系统的自组织性第167-171页
  二、地方性银行自组织行为的实证分析第171-184页
  三、地方性银行自组织系统内探讨产权制度的必要性第184-188页
 第三节 基于自组织性的地方性银行产权制度变革第188-197页
  一、地方性银行自组织产权制度变革的内涵第188-189页
  二、城市商业银行基于其自组织性的产权制度变革的实证分析第189-194页
  三、农村信用社基于其自组织性的产权制度变革的实证分析第194-197页
  四、启示第197页
 第四节 小结第197-199页
第六章 地方性银行自组织产权制度的构建第199-215页
 第一节 地方性银行自组织产权制度变革的取向第199-204页
  一、地方性银行面临的外部环境分析第199-201页
  二、地方性银行自组织产权制度变革的取向第201-204页
 第二节 地方性银行自组织产权制度的战略选择与构建第204-214页
  一、地方性银行产权制度的战略方案第204-207页
  二、基于地方性银行自组织产权制度的构建第207-214页
 第三节 小结第214-215页
结论第215-217页
参考文献第217-221页
本人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第221-222页
声明第222-223页
致谢第223页

论文共2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的认定及其损害赔偿问题
下一篇:上市公司估值模型的创新与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