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21页
 1.1 课题的来源第11-12页
 1.2 有机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第12-21页
  1.2.1 物理法第13-15页
  1.2.2 化学氧化法第15-17页
  1.2.3 生物法第17-18页
  1.2.4 联用技术第18-21页
第二章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及原理第21-34页
 2.1 曝气生物滤池的发展简介第21页
 2.2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原理及主要特征第21-23页
 2.3 曝气生物滤池主要形式第23-25页
  2.3.1 BIO-CARBON第23页
  2.3.2 BIOSTYR第23-24页
  2.3.3 BIOFOR第24-25页
 2.4 曝气生物滤池的吸附作用第25-26页
 2.5 曝气生物滤池的生物氧化作用第26-28页
  2.5.1 曝气生物滤池对含碳有机物的去除第26-27页
  2.5.2 曝气生物滤池对氨氮的去除第27-28页
 2.6 影响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第28-30页
  2.6.1 水温第28-29页
  2.6.2 pH值和碱度第29页
  2.6.3 有机负荷第29页
  2.6.4 气水比第29-30页
 2.7 曝气生物滤池的主要优点第30-31页
 2.8 课题研究意义及创新点第31-34页
  2.8.1 曝气生物滤池的发展趋势第31页
  2.8.2 课题意义第31-32页
  2.8.3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第32-34页
第三章 试验概述与试验启动第34-50页
 3.1 试验概述第34-41页
  3.1.1 试验水质第34页
  3.1.2 试验装置及工艺流程第34-35页
  3.1.3 试验设备及参数第35-36页
  3.1.4 试验填料的选择第36-40页
  3.1.5 试验内容目的第40-41页
  3.1.6 试验测试项目及方法第41页
 3.2 曝气生物滤池的启动第41-48页
  3.2.1 生物膜第41-44页
  3.2.2 挂膜排泥理论分析第44页
  3.2.3 曝气生物滤池的挂膜第44-45页
  3.2.4 挂膜过程的处理效果第45-47页
  3.2.5 挂膜过程生物相的分析第47-48页
 3.3 本章结论第48-50页
第四章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果和工艺参数优化第50-67页
 4.1 气水比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第50-58页
  4.1.1 不同气水比对有机物(COD_Cr)去除效果的影响第52-55页
  4.1.2 不同气水比对有 NH_3-N去除效果的影响第55-57页
  4.1.3 不同气水比对SS去除效果的影响第57-58页
 4.2 水力负荷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第58-61页
  4.2.1 水力负荷对 COD_Cr去除的影响第58-60页
  4.2.2 水力负荷对 NH_3-N去除的影响第60-61页
 4.3 填料高度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第61-63页
  4.3.1 填料高度对有机物(COD_Cr)去除效果的影响第61-62页
  4.3.2 填料高度对 NH_3-N去除效果的影响第62-63页
 4.4 生物滤池中活性炭不同时间的碘值第63-64页
 4.5 本章结论第64-67页
第五章 曝气生物滤池的脱氮第67-79页
 5.1 脱氮途径第67-68页
 5.2 传统生物脱氮原理第68-70页
  5.2.1 氨化过程第69页
  5.2.2 硝化过程第69页
  5.2.3 反硝化过程第69-70页
 5.3 生物脱氮原理的新理论第70-74页
  5.3.1 好氧反硝化第71页
  5.3.2 短程硝化反硝化(shortcut 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第71-72页
  5.3.3 同时硝化反硝化(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SND)第72-73页
  5.3.4 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第73-74页
 5.4 曝气生物滤池同步硝化反硝化研究第74-77页
  5.4.1 NH_3-N的去除情况第74-75页
  5.4.2 TN的去除情况第75-76页
  5.4.3 含氮化合物的空间分布第76-77页
 5.5 本章结论第77-79页
第六章 曝气生物滤池的反冲洗第79-87页
 6.1 运行周期的试验确定第79-81页
  6.1.1 通过水头损失判断运行周期第79-80页
  6.1.2 通过出水水质判断运行周期第80-81页
 6.2 反冲洗目的第81-82页
 6.3 反冲洗方式第82-83页
 6.4 反冲洗强度和时间的确定第83-84页
 6.5 反冲洗效果的评价第84-85页
  6.5.1 反应器对 COD_Cr去除率的恢复第84-85页
  6.5.2 反应器对氨氮去除率的恢复第85页
 6.6 本章结论第85-87页
第七章 结论和建议第87-91页
 7.1 曝气生物滤池的启动第87页
 7.2 曝气生物滤池的处理效果和工艺参数的优化第87-88页
 7.3 曝气生物滤池的脱氮第88-89页
 7.4 曝气生物滤池的反冲洗第89页
 7.5 曝气生物滤池运行的建议第89-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BMP-7基因修饰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大鼠下颌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论合同责任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