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棉县大岗山地区断裂特征及活动性研究
1 绪论 | 第1-9页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6页 |
·研究区交通位置 | 第6-7页 |
·研究思路 | 第7-9页 |
2 区域地质背景 | 第9-16页 |
·区域地层 | 第9页 |
·区域岩石 | 第9-13页 |
·岩浆岩 | 第9-10页 |
·变质岩 | 第10-13页 |
·区域构造格局 | 第13页 |
·区域断裂 | 第13-16页 |
3 研究区断裂的研究 | 第16-36页 |
·研究区断裂的概况 | 第16页 |
·断裂构造的几何学特征 | 第16-21页 |
·断裂构造的产状特征 | 第16-18页 |
·断裂构造的规模特征 | 第18-21页 |
·小结 | 第21页 |
·断裂的变形特征 | 第21-31页 |
·断层发育的岩性部位 | 第21-22页 |
·断层变形类型与结构 | 第22-28页 |
·研究区断层岩类型特征 | 第28-31页 |
·小结 | 第31页 |
·断裂构造的动力学特征 | 第31-36页 |
·断层位移与力学性质 | 第32页 |
·研究区构造应力场特征与断层的关系 | 第32-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4 断裂活动性研究 | 第36-47页 |
·对研究区有影响的区域活动性断裂——磨西断裂 | 第37-39页 |
·研究区断裂活动性 | 第39-46页 |
·地貌特征 | 第39-42页 |
·断层岩的分析与测年 | 第42-45页 |
·水热活动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5 有限单元模拟 | 第47-53页 |
·有限单元方法的简介 | 第47-48页 |
·地质力学模型 | 第48页 |
·有限单元法的计算数学模型建立 | 第48-50页 |
·结果分析 | 第50-53页 |
6 研究区断裂构造的发展演化 | 第53-54页 |
7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图版说明及图版 | 第59-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