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声多普勒成像的二尖瓣反流定量评价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文献综述及研究设想 | 第10-24页 |
·本文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尖瓣的病生理结构 | 第11-13页 |
·心脏的结构及血液流动 | 第11页 |
·二尖瓣结构及病变 | 第11-12页 |
·二尖瓣反流发生的时相 | 第12-13页 |
·二尖瓣反流常规的检查方法 | 第13-20页 |
·M 型彩色超声心动图 | 第13-14页 |
·B 型超声检查 | 第14页 |
·多普勒效应及速度测量 | 第14-15页 |
·频谱多普勒 | 第15-17页 |
·脉冲多普勒 | 第16页 |
·连续多普勒 | 第16页 |
·血流的多普勒频谱分析 | 第16-17页 |
·彩色多普勒技术 | 第17-20页 |
·二尖瓣严重性常用的评价方法与指标 | 第20-22页 |
·常用的评价方法 | 第20-21页 |
·常用的评价指标 | 第21-22页 |
·研究设想 | 第22页 |
·用到的缩写 | 第22-24页 |
2 基于二维彩色多普勒成像的二尖瓣反流评价 | 第24-38页 |
·射流面积 | 第24-28页 |
·方法的提出 | 第24页 |
·本实验的测量数据及结果 | 第24-27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27-28页 |
·PISA 算法 | 第28-35页 |
·方法的提出 | 第28-29页 |
·前人的研究成果 | 第29-30页 |
·本实验的测量数据及结果 | 第30-35页 |
·有效反流瓣口面积 | 第30-33页 |
·每搏反流量的测量 | 第33-35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5页 |
·射流紧缩宽度法 | 第35-37页 |
·方法的提出 | 第35-36页 |
·前人的研究成果 | 第36页 |
·本实验的测量数据及结果 | 第36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3 反流参数指标的修正 | 第38-52页 |
·血流速度的映射 | 第38-43页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原理 | 第38-40页 |
·血流信息的显像 | 第38-39页 |
·血流信息的编码 | 第39-40页 |
·ColorBar 分析 | 第40-42页 |
·一次函数映射 | 第40-41页 |
·神经网络学习 | 第41-42页 |
·速度值结果与误差分析 | 第42-43页 |
·数据映射结果 | 第42页 |
·速度映射误差分析 | 第42-43页 |
·湍流强度的计算 | 第43-46页 |
·流体力学特性 | 第43-44页 |
·湍流强度计算 | 第44-46页 |
·反流束角度的测量 | 第46页 |
·对 PISA 测量结果的修正 | 第46-49页 |
·反流束修正 | 第47页 |
·湍流强度的修正 | 第47页 |
·修正前后的结果对照 | 第47-49页 |
·对有效反流瓣口面积(EROA)的修正 | 第47-49页 |
·对每搏反流量的修正 | 第49页 |
·结果讨论 | 第49页 |
·评价二尖瓣反流的综合指标 | 第49-51页 |
·结果讨论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4 实时三维对反流严重性的评定 | 第52-60页 |
·三维研究进展 | 第52-55页 |
·静态三维重建 | 第52-53页 |
·动态三维重建 | 第53页 |
·实时三维检测 | 第53-55页 |
·实时三维数据处理 | 第55-58页 |
·实时三维测量与二维的关系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5 全文总结 | 第60-62页 |
·论文工作的总结 | 第60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60-61页 |
·研究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声明 | 第67-68页 |
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