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变压器、变流器及电抗器论文--变流器论文--逆变器论文

基于DSP控制的逆变器模块的无连线并联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5页
 1.1 DPS的意义及应用第11-12页
 1.2 逆变器模块并联方案第12-23页
  1.2.1 有连线并联第12-16页
  1.2.2 无连线并联第16-21页
  1.2.3 有连线并联与无连线并联比较第21-22页
  1.2.4 DSP技术第22-23页
 1.3 选题意义及内容第23-25页
第二章 逆变器并联策略第25-39页
 2.1 经典PQ法并联原理第25-27页
 2.2 改进并联原理第27-33页
  2.2.1 忽略引线阻抗第27-29页
  2.2.2 考虑引线阻抗第29-33页
  2.2.3 动态响应第33页
 2.3 功率计算原理第33-38页
  2.3.1 电压电流相移法第34-35页
  2.3.2 双表计算法第35-37页
  2.3.3 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第37页
  2.3.4 功率补偿第37-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第39-55页
 3.1 AC/DC整流电路第39-40页
 3.2 辅助电源设计第40-41页
 3.3 DC/AC逆变主电路设计第41-44页
  3.3.1 开关管选取第41-42页
  3.3.2 缓冲电路设计第42-43页
  3.3.3 LC滤波器设计第43-44页
 3.4 控制电路设计第44-52页
  3.4.1 双极性SPWM第44-46页
  3.4.2 对称规则采样法第46-47页
  3.4.3 电压电流双环控制第47-49页
  3.4.4 霍尔元件原副边电阻的确定第49-50页
  3.4.5 Butterworth滤波器设计第50-51页
  3.4.6 直流偏置电路第51-52页
  3.4.7 DSP电路第52页
 3.5 拓扑改进第52-54页
 3.6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系统控制参数设计第55-72页
 4.1 逆变器控制PI参数设计第55-62页
  4.1.1 电压环PI参数第55-58页
  4.1.2 电流环参数第58-59页
  4.1.3 数字PI算法的实现及其改进第59-62页
 4.2 PQ下垂参数第62-71页
  4.2.1 模块内阻差对并联性能的影响第62-63页
  4.2.2 模块直流分量对并联的影响第63-65页
  4.2.3 下垂参数的推导第65-69页
  4.2.4 并联仿真第69-71页
 4.3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五章 系统软件及控制算法的实现第72-86页
 5.1 系统集成设计第72-74页
  5.1.1 通讯协议简介第72-73页
  5.1.2 软件实现第73-74页
 5.2 控制算法思想第74-81页
  5.2.1 PWM的计算第75-76页
  5.2.2 定标思想第76-77页
  5.2.3 采样算法第77页
  5.2.4 除法思想第77-79页
  5.2.5 数字滤波器的设计第79-81页
 5.3 程序流程图第81-85页
  5.3.1 主程序流程图第82页
  5.3.2 周期中断子程序第82-83页
  5.3.3 功率计算子程序第83页
  5.3.4 功率调节子程序第83-84页
  5.3.5 软启动程序第84-85页
 5.4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六章 实验结果第86-97页
 6.1 实验装置第86-87页
 6.2 逆变器实验波形第87-89页
 6.3 模块并联实验第89-96页
  6.3.1 并联波形第89-96页
  6.3.2 并联数据第96页
 6.4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97-99页
附录第99-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5页
致谢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铁路环境噪声预测模式研究
下一篇:在线科技期刊系统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