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1页 |
·经济全球化从竞争空间上要求企业提升学习能力 | 第8页 |
·经济知识化从竞争深度上要求企业提升学习能力 | 第8-9页 |
·浙江企业学习的现状实证分析 | 第9-11页 |
·研究框架与思路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企业学习体系的理论探究 | 第14-30页 |
·企业构建学习体系的必要性 | 第14-20页 |
·企业学习的必要性 | 第14-18页 |
·企业构建学习体系的必要性 | 第18-20页 |
·企业学习体系的概念 | 第20-24页 |
·企业学习理论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企业学习体系的概念界定及构成 | 第21-22页 |
·生产系统、创新体系与学习体系的关系 | 第22-24页 |
·企业学习体系的类型 | 第24-27页 |
·学习方式角度 | 第24-25页 |
·学习主体参与角度 | 第25页 |
·学习策略角度 | 第25-26页 |
·学习目的角度 | 第26页 |
·学习产出角度 | 第26-27页 |
·企业学习体系的特征 | 第27-30页 |
·自觉学习性特征 | 第27页 |
·放大学习能力的特征 | 第27-28页 |
·贮存学习能力的特征 | 第28页 |
·弹性特征 | 第28-29页 |
·路径依赖性特征 | 第29-30页 |
第三章 企业学习能力提升途径:学习体系构建 | 第30-46页 |
·企业学习能力的界定及构成要素分析 | 第30-34页 |
·知识获取能力 | 第31-32页 |
·知识共享能力 | 第32页 |
·知识吸收能力 | 第32-33页 |
·组织记忆能力 | 第33-34页 |
·企业学习体系构建 | 第34-46页 |
·学习主体 | 第35-38页 |
·学习内容 | 第38-40页 |
·学习动力 | 第40-41页 |
·学习激励约束 | 第41-42页 |
·学习支撑 | 第42-44页 |
·企业文化、组织结构 | 第44-46页 |
第四章 企业学习体系阶段性模式案例研究 | 第46-66页 |
·企业学习体系的三阶段性模式 | 第46-49页 |
·案例研究 | 第49-61页 |
·模型假设及相关概念引入 | 第49-50页 |
·个体学习阶段模式——温州市三金金刚砂磨料磨具厂 | 第50-53页 |
·团体学习阶段模式——浙江华联制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第53-57页 |
·组织学习阶段模式——浙江东港工贸集团公司 | 第57-61页 |
·学习体系三阶段性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61-63页 |
·从学习角度对企业竞争力的再认识 | 第63-66页 |
第五章 企业学习体系运行机制实证研究 | 第66-94页 |
·分析框架 | 第66-68页 |
·变量的度量 | 第68-75页 |
·企业学习体系运行机制指标设计 | 第68-72页 |
·企业学习能力的测评指标 | 第72-75页 |
·数据收集 | 第75-76页 |
·问卷设计 | 第75-76页 |
·问卷调研过程 | 第76页 |
·统计分析与研究结果 | 第76-91页 |
·问卷样本概况及其统计方法 | 第76-78页 |
·企业学习能力模糊综合评价 | 第78页 |
·对数据进行因素分析及信度验证 | 第78-81页 |
·多重共线性、序列相关和异方差检验 | 第81-83页 |
·学习体系运行机制和学习能力提升的相关性与回归分析 | 第83-91页 |
·研究结果的进一步讨论 | 第91-94页 |
·研究结论 | 第91-92页 |
·对策建议 | 第92-94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第94-97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94-95页 |
·研究的不足 | 第95-96页 |
·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0页 |
附录一 问卷调查表 | 第100-104页 |
附录二 专家打分调查表 | 第104-106页 |
附录三 企业学习能力模糊综合评价步骤及原因 | 第106-107页 |
附录四 因子分析详细数据 | 第107-109页 |
附录五 主要调研企业名录 | 第109-110页 |
附录六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