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2页 |
一、 事实的重要性 | 第12-20页 |
(一) 、 规则之治的前提 | 第13-16页 |
1 、 司法现代化与规则之治 | 第13-14页 |
2 、 事实认定与争点 | 第14-15页 |
3 、 裁判的基本构造 | 第15-16页 |
(二) 、 纠纷解决的要素 | 第16-17页 |
1 、 无讼与和谐 | 第16-17页 |
2 、 诉讼自发端以来,便天然具有一种纠纷解决的功能。 | 第17页 |
(三) 、 司法正当性的源泉 | 第17-18页 |
(四) 、 达致沟通和理解的关键 | 第18-20页 |
1 、 人类行为和理性 | 第18-19页 |
2 、 程序追求的价值 | 第19-20页 |
二、 事实如何理解 | 第20-31页 |
(一) 、 历史的事实观——文化解释论者的视域 | 第20-24页 |
1 、 文化解释论者的世界观--结构主义 | 第20-21页 |
2 、 语言、符号、文化 | 第21-22页 |
3 、 历史(事实)的符号观 | 第22-24页 |
(二) 、 法律事实论——民法学者的视角 | 第24-25页 |
1 、 构成要件说 | 第24页 |
2 、 因果关系说 | 第24-25页 |
3 、 为法律所规范之事实说 | 第25页 |
(三) 、 要件事实论——程序法的洞见 | 第25-31页 |
1 、 主要事实与要件事实 | 第25-26页 |
2 、 法律要件与要件事实 | 第26-31页 |
三、 事实认定标准 | 第31-42页 |
(一) 、 证明标准是否能统一设定(原则性证明标准) | 第31-35页 |
(二) 要件事实的证明标准 | 第35-39页 |
(三) 、 间接事实的证明标准 | 第39-42页 |
四、 间接反证中的事实认定标准 | 第42-51页 |
(一) 、 引言 | 第42页 |
(二) 、 间接反证的是与非 | 第42-45页 |
(三) 、 间接反证的性质 | 第45-48页 |
(四) 、 反对间接事实的考察方法 | 第48-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