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 第1-11页 |
一、 中心问题的提出与意义 | 第7-8页 |
二、 相关研究的回顾 | 第8-10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关于IMF和发展中国家关系的一般性论述 | 第11-31页 |
第一章 解析IMF | 第11-17页 |
一、 IMF的起源 | 第11页 |
二、 IMF的功能和作用 | 第11-12页 |
三、 IMF势力范围的扩张 | 第12-13页 |
四、 对IMF的理论解析 | 第13-17页 |
1 、 从全球治理理论解析IMF | 第13-14页 |
2 、 从相互依存角度解析IMF | 第14-15页 |
3 、 从国际制度角度解析IMF | 第15-16页 |
4 、 从国际公共商品解析IMF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来自批评者的观点 | 第17-21页 |
一、 IMF推行不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 | 第17-19页 |
1 、 IMF向发展中国家贷款时附加的政策条件 | 第17-18页 |
2 、 结构主义者的观点 | 第18-19页 |
二、 IMF倡导的自由市场政策有损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 第19页 |
三、 IMF是大国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工具 | 第19-20页 |
四、 IMF资金援助滋生道德风险 | 第20-21页 |
第三章 IMF同情者的看法 | 第21-25页 |
一、 IMF贷款附加条件无可非议 | 第21页 |
二、 从主权的相对性为IMF辩护 | 第21-22页 |
三、 IMF的决策机制天平越来越向发展中国家倾斜 | 第22-23页 |
四、 道德风险无损IMF的形象 | 第23页 |
五、 IMF倡导的经济自由化原则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 第23-24页 |
六、 IMF易成为失败政府的“替罪羊” | 第24-25页 |
第四章 与IMF合作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总体上利大于弊 | 第25-31页 |
一、 发展中国家薄弱的政治体制能力需要国际组织的援助 | 第25-26页 |
二、 IMF对发展中国家资金供应意义甚大 | 第26-27页 |
三、 从长期看贷款条件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 第27-28页 |
四、 IMF所具有的监督职能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变革 | 第28-29页 |
五、 对IMF态度的争议仍将持续 | 第29-31页 |
第二部分 以菲律宾为个案进行实证分析 | 第31-48页 |
第五章 IMF与马科斯执政时期的菲律宾 | 第31-39页 |
一、 对菲律宾经济简短的回顾 | 第31-32页 |
二、 IMF与马科斯执政时期的第一次支付危机 | 第32-33页 |
三、 1969年危机后的菲律宾 | 第33-34页 |
四、 IMF与马科斯执政时期的第二次支付危机 | 第34-37页 |
五、 IMF与马科斯政权关系综述 | 第37-39页 |
第六章 IMF与阿基诺执政时期的菲律宾 | 第39-43页 |
一、 IMF支持下的阿基诺改革 | 第39-40页 |
二、 IMF对阿基诺政权的支持 | 第40-41页 |
三、 IMF与80年代末的菲律宾经济危机 | 第41-43页 |
第七章 IMF与拉莫斯执政时期及其后的菲律宾 | 第43-48页 |
一、 IMF支持下的拉莫斯改革 | 第43-44页 |
二、 IMF与亚洲金融危机中的菲律宾 | 第44-47页 |
三、 IMF与菲律宾的良性合作局面 | 第47-48页 |
结束语 | 第48-50页 |
注释 | 第50-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后记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