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研究动机和目的 | 第14-16页 |
§1.2 问题的透视 | 第16-17页 |
§1.3 研究目标 | 第17-18页 |
§1.4 论文的主要贡献 | 第18-19页 |
§1.5 论文的组织 | 第19-22页 |
第2章 道路收费系统优化的文献回顾 | 第22-48页 |
§2.1 道路收费系统中的一些概念 | 第22-29页 |
·道路收费与收费道路的概念 | 第22-23页 |
·道路收费中的效率与公平的概念 | 第23-24页 |
·收费制式 | 第24-25页 |
·收费方式 | 第25-27页 |
·收费标准 | 第27-29页 |
·确定收费标准原则 | 第28-29页 |
·收费费率(P)与车流量(Q)及收费额(R)的关系 | 第29页 |
§2.2 交通分配 | 第29-34页 |
·单一用户类的交通分配问题 | 第30-32页 |
·多用户类的交通分配问题 | 第32-34页 |
·多类别(multiclass)用户交通分配 | 第32-33页 |
·多模式(multimodal)用户交通分配 | 第33-34页 |
§2.3 传统收费标准测算方法评述 | 第34-38页 |
·成本反算法 | 第34-36页 |
·收益法 | 第36页 |
·类比法 | 第36页 |
·消费水平测算法 | 第36页 |
·收费弹性法 | 第36-37页 |
·收费额最大法 | 第37页 |
·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法 | 第37页 |
·网路下的收费道路收费标准测算方法 | 第37-38页 |
§2.4 用双层规划模型研究收费标准与交通网络设计的进展 | 第38-40页 |
§2.5 收费站优化技术进展 | 第40-42页 |
§2.6 收费系统优化方法研究进展 | 第42-44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4-48页 |
第3章 有收费道路情形下的多车型多准则交通均衡模型及算法 | 第48-74页 |
§3.1 引言 | 第48-49页 |
§3.2 符号定义 | 第49-51页 |
§3.3 道路使用者的广义行程费用 | 第51-53页 |
§3.4 多车型多准则固定需求用户均衡模型及算法 | 第53-60页 |
·有收费道路情形下的多车型多准则固定需求用户均衡模型 | 第53-54页 |
·与用户平衡条件之间的等价性证明 | 第54-56页 |
·解的唯一性讨论 | 第56-58页 |
·求解算法 | 第58-60页 |
§3.5 多车型多准则弹性需求用户均衡模型及算法 | 第60-65页 |
·有收费道路情形下的多车型多准则弹性需求用户均衡模型 | 第60页 |
·与用户平衡条件之间的等价性证明 | 第60-62页 |
·解的唯一性讨论 | 第62-63页 |
·求解算法 | 第63-65页 |
§3.6 多车型多准则随机用户均衡模型及算法 | 第65-69页 |
·有收费道路情况下的多车型多准则随机用户均衡模型 | 第66页 |
·模型对应于与Logit形式的路径选择的证明 | 第66-67页 |
·解的唯一性讨论 | 第67页 |
·求解算法 | 第67-69页 |
§3.7 多车型多准则系统最优交通分配模型及算法 | 第69-72页 |
·有收费道路情形下的多车型多准则系统最优的交通分配模型 | 第69-70页 |
·与系统最优条件之间的等价性证明 | 第70-71页 |
·解的唯一性讨论 | 第71-72页 |
·求解算法 | 第72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4章 路网下的分车型收费道路费率优化与高速公路平衡网络设计问题 | 第74-124页 |
§4.1 引言 | 第74-76页 |
§4.2 双层规划模型及求解算法简介 | 第76-79页 |
§4.3 路网下的分车型收费道路费率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 | 第79-86页 |
·固定需求下的分车型收费道路费率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 | 第80-82页 |
·弹性需求下的分车型收费道路费率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 | 第82-84页 |
·随机模式下的分车型收费道路费率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 | 第84-85页 |
·市场机制下的分车型收费道路费率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 | 第85-86页 |
§4.4 多车型离散高速公路平衡网络设计问题的双层规划模型 | 第86-95页 |
·固定需求下的离散高速公路平衡两络设计问题的双层规划模型 | 第88-90页 |
·弹性需求下的离散高速公路平衡网络设计问题的双层规划模型 | 第90-92页 |
·随机模式下的离散高速公路平衡网络设计问题的双层规划模型 | 第92-93页 |
·BOT模式下的离散高速公路平衡网络设计问题的双层规划模型 | 第93-95页 |
§4.5 多车型连续高速公路平衡网络设计问题的双层规划模型 | 第95-98页 |
§4.6 基于GASA求解双层规划模型的算法 | 第98-101页 |
·遗传—模拟退火混合优化策略(GASA)的优点 | 第98-99页 |
·GASA混合优化策略求解双层规划模型的步骤 | 第99-101页 |
§4.7 路网下的收费道路收费费率澳J算算例分析 | 第101-111页 |
·路网状况 | 第102-104页 |
·固定需求模式下测算收费费率 | 第104-107页 |
·算法参数取值范围与基本操作 | 第104-105页 |
·双层规划模型说明 | 第105页 |
·两种收费费率测算方法的结果比较 | 第105-107页 |
·弹性需求模式下测算收费费率 | 第107-109页 |
·双层规划模型的说明 | 第107-108页 |
·两种收费费率测算方法的结果比较 | 第108-109页 |
·GASA算法性能评估 | 第109-111页 |
§4.8 多车型离散高速公路平衡网络设计问题算例 | 第111-115页 |
·固定需求模式 | 第111-114页 |
·弹性需求模式 | 第114-115页 |
§4.9 多车型连续高速公路平衡网络设计问题算例 | 第115-119页 |
·固定需求模式 | 第116-117页 |
·弹性需求模式 | 第117-119页 |
§4.10 本章小结 | 第119-124页 |
第5章 缴费方式随机选择模型及多收费方式的站资源优化方法 | 第124-163页 |
§5.1 问题的提出 | 第124-126页 |
§5.2 收费站的延误与驾驶员缴费车道确定性选择模型 | 第126-130页 |
·符号定义 | 第126-127页 |
·收费排队模型的选择 | 第127页 |
·混合收费车道平均延误的计算 | 第127-128页 |
·ETC收费车道、人工收费车道与混合收费车道组合的系统延误模型及缴费车道确定性选择模型 | 第128-129页 |
·ETC收费车道和人工收费车道组合的系统延误模型及缴费车道确定性选择模型 | 第129-130页 |
·算例分析 | 第130页 |
§5.3 驾驶员缴费方式随机选择模型 | 第130-142页 |
·驾驶员缴费方式随机选择模型 | 第133-139页 |
·符号定义 | 第133-134页 |
·ETC车道、人工收费车道与混合收费车道组合系统 | 第134-138页 |
·ETC车道与人工收费车道组合系统 | 第138-139页 |
·缴费方式随机选择模型参数的标定 | 第139页 |
·市场均衡状态的求解算法 | 第139-140页 |
·ETC收费车道、人工收费车道与混合收费车道组合系统 | 第139-140页 |
·ETC车道与人工收费车道组合系统 | 第140页 |
·算例分析 | 第140-142页 |
§5.4 收费站成本模型 | 第142-148页 |
·符号定义 | 第143-144页 |
·建造成本指标 | 第144-145页 |
·日常的营运成本指标 | 第145-146页 |
·漏收指标 | 第146-147页 |
·用户成本指标 | 第147页 |
·环境污染成本指标 | 第147-148页 |
§5.5 多收费方式的站资源优化模型及算法 | 第148-161页 |
·收费站成本结构与多收费方式收费系统的效益 | 第148-149页 |
·系统总费用最小的站资源优化模型及算法 | 第149-150页 |
·基于成本效益分析模型的收费站资源优化模型 | 第150-151页 |
·收费折扣率的优化方法 | 第151-152页 |
·算例分析 | 第152-153页 |
·成本加权和最小的分析算例 | 第152-153页 |
·成本效益分析算例 | 第153页 |
·敏感性分析 | 第153-161页 |
·变动车流量 | 第153-157页 |
·变动车道配置 | 第157页 |
·变动安装使用费 | 第157-158页 |
·变动优惠费率 | 第158页 |
·变动ETC技术水平 | 第158-159页 |
·折扣率与系统平均延误的关系 | 第159页 |
·TAG设备安装率与系统平均延误的关系 | 第159-160页 |
·ETC收费车道容量与TAG设备使用率的关系 | 第160页 |
·车流量与各车道使用率的关系 | 第160-161页 |
·车流量与未装有TAG设备的车辆使用各收费车道比率的关系 | 第16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61-163页 |
第6章 多收费方式收费系统的优化模型及算法 | 第163-183页 |
§6.1 引言 | 第163-164页 |
§6.2 收费系统方案评估准则体系的建立 | 第164-167页 |
·收费系统方案评估准则体系的建立 | 第164-165页 |
·经济目标 | 第165-166页 |
·流畅目标 | 第166页 |
·公平目标 | 第166-167页 |
·漏收目标 | 第167页 |
·环境目标 | 第167页 |
§6.3 公平性指标 | 第167-170页 |
·公平性指标的定义 | 第167-169页 |
·公平性指标的特性 | 第169-170页 |
·收费站位置组合与公平性指标的关系 | 第170页 |
§6.4 收费系统备选方案的产生 | 第170-171页 |
§6.5 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求取评价指标的权值 | 第171-174页 |
·前言 | 第171-172页 |
·求评估权重模糊三角函数 | 第172-174页 |
§6.6 多收费方式收费系统的优化模型及算法 | 第174-181页 |
·多收费方式收费系统的优化模型 | 第174-176页 |
·基于SAGA的系统优化模型的求解算法 | 第176-180页 |
·收费站区位寻优的遗传算法抽象 | 第176-178页 |
·收费站不同收费方式车道数寻优的遗传算法抽象 | 第178-179页 |
·SAGA求解算法 | 第179-180页 |
·决策环境模拟 | 第180页 |
·敏感性分析 | 第180-181页 |
·建议方案 | 第181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181-183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83-186页 |
致谢 | 第186-187页 |
参考文献 | 第187-199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著作与论文 | 第199-200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奖项目 | 第2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