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论文--磨削加工与磨床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磨削加工工艺论文

天线罩内廓形精密测量与修磨工艺技术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32页
 1.1 天线罩概述第13-15页
  1.1.1 天线罩及其应用第13页
  1.1.2 天线罩的分类第13-14页
  1.1.3 导弹天线罩第14-15页
 1.2 天线罩的电气分析方法第15-21页
  1.2.1 天线罩的主要电气性能指标第16-17页
  1.2.2 天线罩的电气分析方法第17-19页
  1.2.3 天线罩电气性能的补偿第19-21页
 1.3 导弹天线罩的材料第21-23页
  1.3.1 天线罩材料的选择原则第21-22页
  1.3.2 熔融石英陶瓷材料第22-23页
 1.4 国内外导弹天线罩研究概况第23-28页
  1.4.1 国外天线罩研究概况第23-25页
  1.4.2 国内天线罩研究概况第25-28页
 1.5 天线罩技术的发展趋势第28-29页
 1.6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29-30页
 1.7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0-32页
第2章 天线罩技术要求分析第32-43页
 2.1 天线罩的电厚度误差第32-35页
 2.2 天线罩修磨的技术要求第35-36页
  2.2.1 修磨时的最大去除量第35页
  2.2.2 修磨的精度要求第35-36页
  2.2.3 精度的预分配第36页
 2.3 机械修磨量的确定第36-42页
  2.3.1 通过电厚度误差(插入相位移延迟)确定机械修磨量第36-39页
  2.3.2 根据瞄准误差确定机械修磨量第39-42页
 2.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3章 天线罩内廓形精密测量与修磨装备的研究第43-61页
 3.1 数控机床的研究及应用现状第43-44页
 3.2 天线罩精密测量与修磨装备的基本要求第44-46页
  3.2.1 研究天线罩内廓形专用精密测量与修磨装备的必要性第45页
  3.2.2 考虑解决的关键问题第45-46页
 3.3 天线罩内廓形修磨装备系统的技术要求第46页
 3.4 天线罩内廓形修磨装备系统总体方案第46-49页
  3.4.1 系统的运动分析第47页
  3.4.2 系统的组成第47-48页
  3.4.3 系统的运动设计第48-49页
 3.5 机械系统设计第49-56页
  3.5.1 天线罩内廓形测量系统的设计第49-51页
  3.5.2 修磨系统的设计第51-52页
  3.5.3 定位夹紧技术研究第52-53页
  3.5.4 主轴系统设计第53-54页
  3.5.5 修磨机床的结构第54-56页
 3.6 控制系统设计第56-60页
  3.6.1 伺服装置及其控制方式第56-57页
  3.6.2 控制系统的结构类型第57页
  3.6.3 由IPC+PMAC构成的控制系统第57-59页
  3.6.4 控制系统总体结构第59-60页
 3.7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4章 天线罩内廓形的测量与数据处理第61-78页
 4.1 数字化采集技术第61-63页
 4.2 测量轨迹的计算及测量数据采集第63-66页
  4.2.1 测量路径的选择第64-65页
  4.2.2 论内廓点的计算及测量数据采集第65-66页
 4.3 测头的校准第66-67页
 4.4 测量数据的预处理第67-70页
 4.5 测量型值点的规则化第70-73页
  4.5.1 B样条与B样条曲线的基本概念第70-71页
  4.5.2 环状数据的最小二乘B样条曲线拟合第71-72页
  4.5.3 曲线的拟合误差第72-73页
  4.5.4 型值点的疏化第73页
 4.6 测头半径的补偿第73-77页
  4.6.1 测头半径补偿方法第74-76页
  4.6.2 测头半径的三维补偿第76-77页
 4.7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5章 天线罩内廓曲面的建模及磨削轨迹计算第78-92页
 5.1 曲面拟合技术第78-79页
 5.2 天线罩内廓曲面的建模第79-83页
  5.2.1 B样条曲面及其反求第79-80页
  5.2.2 三次B样条曲面重构第80-82页
  5.2.3 计算实际内廓曲面和加工后内廓曲面型值点第82-83页
 5.3 磨削的刀具轨迹计算第83-90页
  5.3.1 内廓曲面形状及走刀模式分析第83-85页
  5.3.2 刀具轨迹的生成第85-87页
  5.3.3 磨削的刀位计算第87页
  5.3.4 走刀步长的计算第87-88页
  5.3.5 走刀行距的确定第88-90页
 5.4 数控指令的输出第90-91页
 5.5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6章 天线罩CNC修磨机床软件系统第92-108页
 6.1 软件的开发方法第92-93页
 6.2 天线罩CNC修磨机床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方法第93-94页
  6.2.1 开发环境的选择第93页
  6.2.2 软件开发工具的选择第93-94页
 6.3 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与功能第94-95页
 6.4 内廓形测量与数据采集模块第95-98页
  6.4.1 测头控制第95-96页
  6.4.2 数据采集第96-98页
 6.5 数据处理模块第98-99页
 6.6 PMAC控制及面板管理模块第99-102页
  6.6.1 PMAC初始化第99-100页
  6.6.2 标准数控代码解释第100页
  6.6.3 控制面板管理功能第100-101页
  6.6.4 软限位控制功能第101-102页
 6.7 人机用户界面及接口模块第102-105页
  6.7.1 用户界面需求分析第102-103页
  6.7.2 设计与应用第103-105页
 6.8 辅助功能模块第105-107页
  6.8.1 磨削轨迹仿真第105-106页
  6.8.2 联机帮助系统第106-107页
 6.9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第7章 天线罩CNC修磨机床性能参数分析与检测第108-117页
 7.1 天线罩内廓形测量组件精度分析与检测第108-113页
  7.1.1 测量系统精度分析第108-109页
  7.1.2 内廓形重复测量精度的检测第109-113页
 7.2 机床控制精度的检测第113-116页
  7.2.1 直线位移轴控制精度的检测和确定第113-115页
  7.2.2 旋转轴(C轴)重复定位精度和回零精度的检测和确定第115-116页
 7.3 本章小结第116-117页
第8章 天线罩内廓曲面磨削工艺参数研究第117-139页
 8.1 主轴组件的刚度测量与分析第117-121页
  8.1.1 主轴刚度的概念第117-118页
  8.1.2 主轴组件X向静刚度的测量第118-119页
  8.1.3 主轴组件的刚度分析第119-121页
  8.1.4 针对主轴刚度影响的磨削策略第121页
 8.2 熔融石英材料的加工性能第121-122页
 8.3 天线罩内廓形修磨的工艺参数第122-130页
  8.3.1 砂轮粒度与主轴转速第122-123页
  8.3.2 砂轮的径向进给量第123-126页
  8.3.3 工件速度第126-130页
  8.3.4 磨削时接触弧长的理论计算第130页
 8.4 加工实验第130-137页
  8.4.1 磨削圆弧(目标尺寸为固定值)第131-133页
  8.4.2 等去除量磨削(目标曲面是加工前曲面的等距面)第133-137页
 8.5 本章小结第137-139页
第9章 结论与展望第139-141页
 9.1 结论第139-140页
 9.2 进一步工作展望第140-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4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49-150页
创新点摘要第150-151页
致谢第151-152页
附录第152-159页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第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单模光纤激光共焦扫描显微成像系统--光信号传输与扫描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服装企业品牌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