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6页 |
1 引言 | 第6-18页 |
·研究背景 | 第6页 |
·基因在大肠杆菌细胞中表达的研究动态 | 第6-17页 |
·外源基因的获得 | 第6-7页 |
·外源蛋白在大肠杆菌细胞中的表达部位 | 第7-10页 |
·表达载体 | 第10-14页 |
·提高外源基因表达水平的措施 | 第14-15页 |
·转基因蛋白质在大肠杆菌中的稳定性 | 第15-17页 |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36页 |
·材料 | 第18-19页 |
·菌种 | 第18页 |
·质粒载体 | 第18页 |
·酶 | 第18页 |
·化学试剂 | 第18页 |
·引物 | 第18页 |
·试剂盒 | 第18-19页 |
·方法 | 第19-36页 |
·培养基的配制 | 第19-20页 |
·缓冲液及主要试剂配置 | 第20-22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22页 |
·比色法确定DNA的浓度与纯度 | 第22-23页 |
·质粒DNA的提取 | 第23-24页 |
·无DNA酶的RNA酶处理质粒DNA | 第24页 |
·酶切产物的纯化 | 第24-25页 |
·限制酶消化后的目的基因的胶回收 | 第25-26页 |
·外分泌表达体系的构建策略 | 第26-28页 |
·载体和目的片段的连接反应 | 第28-29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9页 |
·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细胞 | 第29页 |
·阳性克隆子的筛选与鉴定 | 第29-30页 |
·阳性克隆子所插入的目的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30-31页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31-32页 |
·制备电泳 | 第32-33页 |
·两种重组质粒共转化大肠杆菌BL21(DE | 第33页 |
·β-甘露聚糖酶基因的表达 | 第33页 |
·β-甘露聚糖酶的提取及纯化 | 第33页 |
·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β-甘露聚糖酶的活力 | 第33-34页 |
·影响β-甘露聚糖酶基因表达的因素 | 第34-36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3页 |
·质粒pT002的提取结果 | 第36页 |
·无DNA酶的RNA酶处理质粒DNA的结果 | 第36-37页 |
·目的基因的获得 | 第37页 |
·质粒pT002-ManΙ阳性克隆子的筛选与鉴定 | 第37-39页 |
·质粒pT002-ManΙ阳性克隆子的快速鉴定 | 第37-38页 |
·阳性克隆子的PCR鉴定结果 | 第38页 |
·阳性克隆子的酶切鉴定 | 第38-39页 |
·质粒pT002-ManΙ 阳性克隆子所插入的目的基因的序列分析结果 | 第39-42页 |
·测序结果 | 第39-40页 |
·同源性比较 | 第40-42页 |
·影响β-甘露聚糖酶基因表达的因素 | 第42-43页 |
·培养基中氯化钠含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通气量对β-甘露聚糖酶基因的表达的影响 | 第43页 |
·β-甘露聚糖酶的纯化 | 第43页 |
4 结论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