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技术的研究
第1章 绪论 | 第1-14页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7-8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8页 |
·重大危险源研究历程 | 第8-11页 |
·国内外重大危险源辨识技术 | 第8-9页 |
·国内外重大危险源评价技术 | 第9-11页 |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重大危险源辨识技术的研究 | 第14-30页 |
·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 | 第14-16页 |
·定义 | 第14-15页 |
·分类 | 第15-16页 |
·关系 | 第16页 |
·危险源与事故 | 第16-18页 |
·事故的定义 | 第16-17页 |
·危险源与事故的关系 | 第17-18页 |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 第18-19页 |
·危险物质临界量 | 第19-28页 |
·爆炸性固体物质 | 第19-23页 |
·易燃易爆液体物质 | 第23-25页 |
·易燃易爆气体物质 | 第25-27页 |
·有毒物质 | 第27-28页 |
·临界量计算应用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重大危险源评价技术的研究 | 第30-56页 |
·定量评价方法 | 第30-31页 |
·三维评价方法 | 第31-36页 |
·三维矢量 | 第31-32页 |
·危险度 | 第32页 |
·权重的确定 | 第32-34页 |
·矢量的量化及危险度分级 | 第34-35页 |
·矢量相关系数 | 第35页 |
·计算模型及特点 | 第35-36页 |
·事故概率计算 | 第36-43页 |
·重大危险源监控装置 | 第37-38页 |
·事故概率模型的假设 | 第38页 |
·事故概率模型 | 第38-43页 |
·事故经济损失的预测 | 第43-49页 |
·事故经济损失 | 第43-44页 |
·灰色系统理论基础 | 第44-45页 |
·自适应性GM(1,1)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 第45-49页 |
·预测的步骤 | 第49页 |
·安全管理水平定量计算 | 第49-54页 |
·动态分析指标和加权矩阵的确定 | 第50-52页 |
·确定分析量样本矩阵和等级 | 第52页 |
·确定灰色聚类系数矩阵 | 第52-54页 |
·计算模糊综合评判矩阵和分析结果 | 第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4章 三维评价方法实例应用 | 第56-66页 |
·事故概率计算 | 第56-57页 |
·事故经济损失预测 | 第57-61页 |
·安全管理水平定量计算 | 第61-63页 |
·评价结果与比较 | 第63-66页 |
第5章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 第66-6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