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4页 |
| 1 树莓和黑莓主要生物学特性 | 第12-13页 |
| ·植物学特征 | 第12页 |
| ·物候期 | 第12-13页 |
|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 第13页 |
| 2 树莓、黑莓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3 树莓、黑莓引种驯化 | 第14-19页 |
| ·国内外主要的树木引种驯化理论 | 第14-17页 |
| ·我国树莓、黑莓引种历史 | 第17-18页 |
| ·我国树莓、黑莓引种的现状 | 第18-19页 |
| ·引种规模及产量 | 第18页 |
| ·引进品种 | 第18-19页 |
| ·发展树莓、黑莓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 第19页 |
| 4 树莓、黑莓的繁殖方法 | 第19-24页 |
| ·常规繁殖方法 | 第19-20页 |
| ·分生繁殖 | 第19页 |
| ·扦插繁殖 | 第19-20页 |
| ·压条繁殖 | 第20页 |
| ·组培快繁技术 | 第20-24页 |
| ·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 | 第20页 |
| ·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历史 | 第20-21页 |
| ·组织培养形态发生途径 | 第21-23页 |
| ·树莓、黑莓组织培养研究概况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树莓、黑莓引种驯化 | 第24-2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页 |
| ·供试材料 | 第24页 |
| ·试验地概况 | 第24页 |
| ·试验方法 | 第24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4-27页 |
| ·引种地与原产地生态因子的比较 | 第24页 |
| ·物候期观测 | 第24-25页 |
| ·生物学特性观测 | 第25-27页 |
| ·生态学特性观测 | 第27页 |
| 3 结论 | 第27页 |
| 4 讨论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树莓、黑莓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 第29-5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 ·试验材料 | 第29页 |
| ·试验方法 | 第29-31页 |
| ·材料的准备 | 第29页 |
| ·培养基配制 | 第29-30页 |
| ·培养条件 | 第30页 |
| ·驯化与移栽 | 第30-31页 |
| ·数据分析 | 第31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1-48页 |
| ·初代培养 | 第31-35页 |
| ·取材时间及外植体种类对污染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 ·不同基因型(品种)对初代芽诱导率的影响 | 第32-34页 |
| ·不同培养基对初代芽诱导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 ·分化培养 | 第35-40页 |
| ·不同培养基对分化效果的影响 | 第35页 |
| ·接种方式对芽分化的影响 | 第35页 |
| ·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不同浓度配比对丛生芽分化的影响 | 第35-37页 |
| ·继代次数对树莓、黑莓分化培养的影响 | 第37-39页 |
| ·芽分化惯性的分析 | 第39-40页 |
| ·复壮培养 | 第40-41页 |
| ·生根培养 | 第41-45页 |
| ·不同培养基对树莓、黑莓生根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基因型(品种)与培养基及其交互作用对生根率的影响 | 第42-45页 |
| ·驯化与移栽 | 第45-48页 |
| ·不同温度、湿度对瓶苗移栽的影响 | 第45-46页 |
| ·不同基质对瓶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 ·不同品种在同一基质中移栽成活率的分析参考文献 | 第47页 |
| ·根长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附表 | 第47-48页 |
| 3 结论 | 第48-49页 |
| 4 问题与讨论 | 第49-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 作者简介 | 第60-61页 |
| 附表 | 第61-63页 |
| 图版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