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同步锁相及其相关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场景 | 第12-16页 |
1.3 同步技术的研究热点 | 第16-21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 | 第21-23页 |
第二章 三相系统不平衡及谐波PLL同步技术 | 第23-67页 |
2.1 SRF-PLL结构与性能分析 | 第23-32页 |
2.1.1 理想条件下SRF-PLL的稳态与动态性能 | 第23-27页 |
2.1.2 三相不平衡与对称分量法 | 第27-29页 |
2.1.3 坐标变换对谐波频率分量的跳频特性 | 第29-32页 |
2.2 三相不平衡情况下的应对方法 | 第32-44页 |
2.2.1 αβ坐标系下的前置正负序分离 | 第32-34页 |
2.2.2 前级复系数滤波交叉去耦正负序分离器 | 第34-37页 |
2.2.3 环内dq坐标系下陷波滤波器消除二次扰动 | 第37-39页 |
2.2.4 环内dq坐标系下SOGI微分解耦滤除二次扰动 | 第39-44页 |
2.3 针对三相电压谐波情况的两类高效环内滤波方法 | 第44-58页 |
2.3.1 旋转坐标系dq下的环内滑动平均滤波MAF | 第44-49页 |
2.3.2 旋转坐标系dq下的环内级联延时消去滤波CDSC | 第49-53页 |
2.3.3 两者之等效分析与证明 | 第53-58页 |
2.4 动态性能改进 | 第58-65页 |
2.4.1 MAF串联数字补偿器Comb | 第58-61页 |
2.4.2 CDSC级联相位超前补偿器PLC | 第61-6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三章 单相系统相位PLL同步技术 | 第67-94页 |
3.1 乘法型鉴相器PLL方法及其局限性 | 第67-73页 |
3.1.1 理想正弦波条件下乘法型鉴相器的机理分析 | 第67-69页 |
3.1.2 谐波、直流偏置下乘法型鉴相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 第69-73页 |
3.2 单相系统应用SRF-PLL所涉及的正交信号发生器及改进 | 第73-93页 |
3.2.1 延时四分之一周期正交信号发生器 | 第73-76页 |
3.2.2 二阶广义积分正交信号发生器及其改进 | 第76-83页 |
3.2.3 多阶微分型正交信号发生器 | 第83-88页 |
3.2.4 改进型Inverse-Park正交信号发生器 | 第88-92页 |
3.2.5 基于改进后正交信号发生器PLL性能比较 | 第92-9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四章 一种多级延时滤波频率实时检测方法 | 第94-113页 |
4.1 理想正弦电压条件下微分频率检测 | 第94-95页 |
4.2 基于级联延时滤波的基频正序分量分离 | 第95-98页 |
4.3 多级延时消去滤波的频率检测方法与性能分析 | 第98-100页 |
4.4 三相系统不同故障情况下性能测试 | 第100-105页 |
4.4.1 仿真模拟 | 第100-103页 |
4.4.2 实验测试 | 第103-105页 |
4.5 单相系统不同故障情况下性能测试 | 第105-111页 |
4.5.1 仿真模拟 | 第106-109页 |
4.5.2 实验测试 | 第109-111页 |
4.6 小结 | 第111-113页 |
第五章 车辆辅助供电逆变器并联中的同步问题 | 第113-131页 |
5.1 车辆辅助供电三相逆变器互备方式的不足 | 第113-114页 |
5.2 多机并联微网模式及其技术优势 | 第114-115页 |
5.3 微网逆变器多级均流下垂控制 | 第115-118页 |
5.4 SVPWM过调制引起的输出电压波形畸变问题与同步方法 | 第118-124页 |
5.5 锁相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124-12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29-131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131-134页 |
6.1 总结全文 | 第131-132页 |
6.2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132-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4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清单 | 第147-149页 |
附录 缩略语 | 第149-150页 |
致谢 | 第150-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