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 第1-10页 |
1.1 国内外主要直线加速器轨道校正方案 | 第7-8页 |
1.2 BEPC直线加速器束流轨道现状 | 第8页 |
1.3 BEPCⅡ对直线加速器的束流光学和轨道校正的要求 | 第8-10页 |
第二章 电子直线加速器粒子横向运动的基本理论 | 第10-20页 |
2.1 横向运动的特点 | 第10-11页 |
2.2 横向运动方程及其稳定性 | 第11-16页 |
2.2.1 横向聚焦元件——磁四极透镜 | 第11-13页 |
2.2.2 横向运动方程(Hill's Equation)及其矩阵解 | 第13-14页 |
2.2.3 横向运动的稳定性 | 第14-15页 |
2.2.4 加速器接受度和束流发射度 | 第15-16页 |
2.3 空间电荷效应对束流横向运动的影响 | 第16-18页 |
2.3.1 空间电荷静电斥力 | 第16-17页 |
2.3.2 同向电流间的吸引力 | 第17页 |
2.3.3 空间电荷的合作用力 | 第17-18页 |
2.4 在主加速段和漂移空间中电子的横向运动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影响直线加速器束流轨道因素 | 第20-25页 |
3.1 初始束流偏轴 | 第20-21页 |
3.2 加速器元件偏轴 | 第21页 |
3.3 空间杂散磁场影响 | 第21-22页 |
3.4 腔式耦合器中场非对称性的影响 | 第22-24页 |
3.5 其他影响束流轨道的因素 | 第24-25页 |
第四章 束流轨道校正设计优化研究 | 第25-48页 |
4.1 轨道校正原理 | 第25-34页 |
4.1.1 束流轨道校正意义 | 第25页 |
4.1.2 束流轨道校正方案 | 第25-27页 |
4.1.2.1 一对一(1-to-1)校正法 | 第25-26页 |
4.1.2.2 整体(global)轨道校正法 | 第26-27页 |
4.1.2.3 零位调整(zeroing)校正法 | 第27页 |
4.1.3 轨道校正系统中的校正子和BPM | 第27-29页 |
4.1.4 LIAR程序简介 | 第29-31页 |
4.1.5 束流轨道校正必要性 | 第31-34页 |
4.1.5.1 初始束偏轴和加速管径向安装误差对束品质的影响 | 第31-32页 |
4.1.5.2 初始束偏轴和聚焦四极透镜偏轴对束品质的影响 | 第32-33页 |
4.1.5.3 初始束偏轴和BPM偏轴对束品质的影响 | 第33-34页 |
4.2 对BEPCⅡ校正子位置优化 | 第34-40页 |
4.2.1 轨道校正系统初步设计 | 第34-36页 |
4.2.2 校正子优化理论基础 | 第36-37页 |
4.2.3 轨道校正优化方案 | 第37-39页 |
4.2.4 轨道校正方案优化分析 | 第39-40页 |
4.3 对BEPCⅡ Linac上模拟校正分析 | 第40-48页 |
4.3.1 初始束偏轴与四极透镜偏轴引起的轨道偏离和发射度变化 | 第41-43页 |
4.3.1.1 初始束偏轴x_0=y_0=300um,聚焦四极透镜偏轴100um(1s) | 第41页 |
4.3.1.2 初始束偏轴x_0=y_0=300um,聚焦四极透镜偏轴200um(1s) | 第41-42页 |
4.3.1.3 初始束偏轴x_0=y_0=300um,聚焦四极透镜偏轴300um(1s) | 第42-43页 |
4.3.2 初始束偏轴与加速管偏轴引起的轨道偏离和发射度变化 | 第43-48页 |
4.3.2.1 初始束偏轴x_0=y_0=300um,加速管偏轴100um(1s) | 第44页 |
4.3.2.2 初始束偏轴x_0=y_0=300um,加速管偏轴200um(1s) | 第44-45页 |
4.3.2.3 初始束偏轴x_0=y_0=300um,加速管偏轴300um(1s) | 第45页 |
4.3.2.4 初始束偏轴x_0=y_0=300um,加速管偏轴400um(1s) | 第45-4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8-49页 |
附录Ⅰ LIAR程序输入文件(For BEPCⅡ) | 第49-51页 |
附录Ⅱ BEPC Linac Lattice | 第51-60页 |
附录Ⅲ LIAR标准输出文件 | 第60-62页 |
附录Ⅳ 子程序TRACKC片断(修改前后)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