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书法、篆刻论文--中国书法、篆刻论文--篆刻、治印及作品论文

试论清代篆刻艺术的发展与繁盛

一、 绪论第1-15页
 (一)、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第7-12页
 (二)、 本文的研究特点与材料问题第12-15页
二、 清代篆刻艺术的繁盛第15-47页
 (一) 篆刻艺术于明清之际的流衍第16-22页
  1、 明末清初篆刻艺术的整体面貌第16-19页
  2、 程邃“款识录”张显北宗第19-21页
  3、 林皋雅妍、精能独冠时贤第21-22页
 (二) 清代中叶迅猛崛起的浙、皖二派第22-34页
  1、 雍乾之际篆刻艺术的发展趋势第22-25页
  2、 浙派“思离群”的创新精神第25-31页
  3、 “印从书出”与皖派的崛起第31-34页
 (三) 晚清诸家的化古出新、自树一帜第34-47页
  1、 “印外求印”与融汇浙、皖的新潮第34-38页
  2、 吴昌硕钝刀恣意,直驱高浑第38-42页
  3、 黄士陵锐锋光洁,不失古趣第42-47页
三、 清代篆刻艺术的突出成就第47-79页
 (一) 篆刻成为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艺术第47-58页
  1、 篆刻深入社会的各个方面第47-51页
  2、 闲章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第51-54页
  3、 印章的使用渐成一定规范第54-58页
 (二) 篆刻确立为一门独具特色的艺术第58-79页
  1、 篆刻艺术于清代发展到高峰第58-61页
  2、 篆刻包涵的内容更加丰富第61-76页
  3、 “诗书画印”开始相提并论第76-79页
四、 清代篆刻艺术繁盛的原因第79-125页
 (一) 经济、文化生活的发展第79-91页
  1、 丰富了印章的材质和形制第80-86页
  2、 改善了篆刻的工具和材料第86-90页
  3、 影响到篆刻的审美和风格第90-91页
 (二) 治印者社会地位的提高第91-101页
  1、 治印者社会身份的变化第92-95页
  2、 治印者文化层次的提高第95-97页
  3、 社会上篆刻观念的转变第97-101页
 (三) 学术发展的促进第101-117页
  1、 学术风气的影响第102-106页
  2、 文字学的作用第106-111页
  3、 金石学的影响第111-117页
 (四) 其它艺术门类的滋养第117-125页
  1、 诗文意境与篆刻的妙契第118-120页
  2、 画理与印理的融会贯通第120-122页
  3、 书、印风格统一的趋势第122-125页
总结第125-126页
参考书目第126-132页
后记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野战卫生技术车辆结构动力优化设计
下一篇: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分省区常住人口死亡水平差异初步研究--基于五普数据的横向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