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8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现状 | 第9页 |
| ·有限元方法及其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 | 第9-12页 |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页 |
| 小结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车架的有限元建模与模态分析 | 第13-22页 |
| ·引言 | 第13页 |
| ·薄板弯曲问题的有限单元法 | 第13-16页 |
| ·薄壳弯曲问题的有限单元法 | 第16-17页 |
| ·模态分析基本原理 | 第17-18页 |
| ·车架板、壳单元有限元模型计算 | 第18-21页 |
| ·NJ2045PAA车架的模态试验研究 | 第18-19页 |
| ·NJ2045PAA车架的模态计算 | 第19-21页 |
| 小结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车厢复合大板的有限元建模研究 | 第22-30页 |
| ·引言 | 第22页 |
| ·复合材料板的有限元分析 | 第22-29页 |
| ·复合材料板结构的刚度矩阵 | 第22-26页 |
| ·复合材料板结构的有限元简化模型 | 第26-29页 |
| 小结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担架台的有限元建模与模态分析 | 第30-40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担架台三维薄壁梁单元模型 | 第30-31页 |
| ·开口薄壁梁扭转理论 | 第31-34页 |
| ·担架台三维薄壁梁单元模型模态分析 | 第34-36页 |
| ·三维薄壁梁单元模型与普通梁单元模型的计算结果比较 | 第36-39页 |
| ·模态分析结果比较 | 第37-38页 |
| ·静态计算结果比较 | 第38-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五章 整车白车身有限元建模与模态分析 | 第40-48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特征值求解的子空间迭代法 | 第40-43页 |
| ·瑞利商的极值原理 | 第41页 |
| ·瑞利-里兹分析解法 | 第41-42页 |
| ·子空间迭代法 | 第42-43页 |
| ·WCY2000野战急救车整车白车身模态分析 | 第43-47页 |
| ·WCY2000野战急救车整车白车身模型 | 第43-44页 |
| ·WCY2000野战急救车整车白车身模态分析 | 第44-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第六章 整车随机振动谱分析 | 第48-58页 |
| ·引言 | 第48-49页 |
| ·随机振动谱分析理论 | 第49-51页 |
| ·结构对平稳随机激励的响应 | 第49-50页 |
| ·路面不平激励下车辆振动响应功率谱的计算 | 第50-51页 |
| ·ANSYS对随机路面激励谱文件的生成方法 | 第51-55页 |
| ·路面不平度的功率谱 | 第51-53页 |
| ·路面对汽车的输入谱 | 第53-54页 |
| ·路面载荷文件的生成 | 第54-55页 |
| ·WCY2000野战急救车在随机路面激励下的响应谱分析 | 第55-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七章 整车随机振动谱试验研究 | 第58-70页 |
| ·引言 | 第58页 |
| ·试验设计 | 第58-60页 |
| ·试验环境条件、场地及道路 | 第58页 |
| ·试验用燃料、油料 | 第58-59页 |
| ·试验用仪器设备 | 第59页 |
| ·平顺性随机输入行驶试验测点布置 | 第59-60页 |
| ·WCY2000野战急救车随机路面输入的平顺性试验方法 | 第60页 |
| ·试验数据处理 | 第60-66页 |
| ·自谱分析原理及其在数据处理中的运用 | 第60-62页 |
| ·试验分析结果的图形化表示 | 第62-66页 |
| ·与数值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66-69页 |
| 小结 | 第69-70页 |
| 第八章 整车动力学优化设计与仿真研究 | 第70-85页 |
| ·引言 | 第70-71页 |
| ·具有频率约束的整车结构动力优化设计 | 第71-74页 |
| ·目标函数的选取 | 第71-72页 |
| ·加速度对设计参数的灵敏度分析 | 第72-73页 |
|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73页 |
| ·整车结构动力优化设计 | 第73-74页 |
| ·改进车型的结构动力学仿真研究 | 第74-81页 |
| ·结构动力响应分析基本理论 | 第74-78页 |
| ·模态振型叠加法 | 第75-76页 |
| ·直接积分法 | 第76-78页 |
| ·改进车型的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 第78-81页 |
| ·随机路面输入的加速度响应仿真分析 | 第81-84页 |
| ·加速度响应仿真计算结果 | 第81-83页 |
| ·优化前后的加速度响应比较 | 第83-84页 |
| 小结 | 第84-85页 |
| 第九章 结论 | 第85-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 致谢 | 第90-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