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第1章 总论 | 第10-12页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思路 | 第11页 |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 | 第11-12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12-15页 |
2.1 审计经济学基础 | 第12-13页 |
2.1.1 逆向选择 | 第12-13页 |
2.1.2 道德风险 | 第13页 |
2.2 定义界定 | 第13-15页 |
第3章 我国证券审计市场分析 | 第15-17页 |
3.1 新兴市场 | 第15页 |
3.2 我国会计服务市场特点 | 第15-16页 |
3.3 审计质量低下的现状分析 | 第16-17页 |
第4章 证券审计市场质量低下的原因分析 | 第17-29页 |
4.1 IPO市场对高审计服务质量的自愿性需求分析 | 第17-20页 |
4.1.1 证券发行审核制度 | 第17页 |
4.1.2 新股发行定价模式 | 第17-18页 |
4.1.3 IPO市场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自愿性需求不足 | 第18-20页 |
4.2 企业上市后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自愿性需求分析 | 第20-22页 |
4.2.1 控股股本的流通性 | 第20页 |
4.2.2 增资配股的经济动机 | 第20页 |
4.2.3 避免“特别处理”或“摘牌” | 第20-21页 |
4.2.4 公司上市后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自愿性需求不足 | 第21-22页 |
4.3 影响事务所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因素分析 | 第22-29页 |
4.3.1 缺乏内在经济动机 | 第22-23页 |
4.3.2 本质不独立是根源 | 第23页 |
4.3.3 法律风险低是关键 | 第23-25页 |
4.3.4 行业管理模式影响 | 第25-26页 |
4.3.5 低价揽客恶性竞争 | 第26-27页 |
4.3.6 专业胜任能力较低 | 第27页 |
4.3.7 职业道德令人担忧 | 第27-29页 |
第5章 注册会计师与监管方的博弈分析 | 第29-35页 |
5.1 理论基础 | 第29-30页 |
5.2 理论分析 | 第30-35页 |
5.2.1 模型假设 | 第30页 |
5.2.2 模型表达 | 第30-31页 |
5.2.3 模型均衡 | 第31-32页 |
5.2.4 模型应用 | 第32-35页 |
第6章 提高审计质量的政策建议 | 第35-42页 |
6.1 宏观制度层面政策 | 第35-39页 |
6.1.1 建立自愿需求高质量审计服务的制度环境 | 第35-36页 |
6.1.2 建立主动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制度环境 | 第36-39页 |
6.2 微观层面政策建议 | 第39-42页 |
6.2.1 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制度 | 第39-40页 |
6.2.2 谨慎选择客户了解业务 | 第40页 |
6.2.3 严格遵循审计准则要求 | 第40页 |
6.2.4 培养“公众利益”意识 | 第40页 |
6.2.5 重视队伍职业道德建设 | 第40-41页 |
6.2.6 提倡风险基础审计原理 | 第41-42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局限性 | 第42-44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42页 |
7.2 研究局限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