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 第1-12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6-8页 |
1.1.1 研究课题的来源 | 第6页 |
1.1.2 GIS的现状与发展 | 第6-7页 |
1.1.3 分布式协同计算的研究的提出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8-10页 |
1.2.1 协同设计的研究 | 第8-9页 |
1.2.2 多Agent技术的研究 | 第9-10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1.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分布式协同计算的相关研究 | 第12-26页 |
2.1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 | 第12-16页 |
2.1.1 CSCW | 第12-13页 |
2.1.2 CSCW的主要应用 | 第13-14页 |
2.1.3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 | 第14页 |
2.1.4 工作流系统 | 第14-15页 |
2.1.5 虚拟工作组——协同工作管理方式 | 第15-16页 |
2.2 分布式计算 | 第16-22页 |
2.2.1 分布式计算概述 | 第16-17页 |
2.2.2 面向过程的第一代分布式计算技术 | 第17页 |
2.2.3 分布式对象技术—第二代的分布式计算技术 | 第17-21页 |
2.2.4 分布式计算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21-22页 |
2.3 Agent技术 | 第22-25页 |
2.3.1 Agent基本概念 | 第22-23页 |
2.3.2 Agent的分类 | 第23页 |
2.3.3 Agent的结构 | 第23-24页 |
2.3.4 多Agent系统 | 第24页 |
2.3.5 Agent的应用 | 第24-25页 |
2.4 基于Agent的分布式协同计算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基于多Agent的协同应用模型 | 第26-47页 |
3.1 基于多Agent的实现技术 | 第26-31页 |
3.1.1 多Agent的体系结构 | 第26-27页 |
3.1.2 Agent的内部结构的实现 | 第27-29页 |
3.1.3 多Agent的实现方法 | 第29-31页 |
3.2 CoAgentPlatform原型 | 第31-40页 |
3.2.1 CoAgentPlatform的分布结构 | 第31-32页 |
3.2.2 CoAgent的结构与分类 | 第32-33页 |
3.2.3 CoAgent的生命周期 | 第33-34页 |
3.2.4 CoAgent的运行模式 | 第34-35页 |
3.2.5 CoAgent特性 | 第35-36页 |
3.2.6 CoAgent对自身行为的控制 | 第36页 |
3.2.7 CoAgent的通信语言 | 第36-38页 |
3.2.8 CoAgent的协作模型 | 第38-40页 |
3.3 CoAgentPlatform中的负载平衡 | 第40-43页 |
3.3.1 服务负载平衡及其解决方案 | 第40-41页 |
3.3.2 移动Agent | 第41-42页 |
3.3.3 移动Agent的实现 | 第42-43页 |
3.4 CoAgentPlatform的工作流 | 第43-47页 |
3.4.1 工作流的形式化定义 | 第44-46页 |
3.4.2 工作流的实现 | 第46-47页 |
第四章 CoGIS——基于分布式GIS的协同设计平台 | 第47-67页 |
4.1 CoGIS的体系结构 | 第47-61页 |
4.1.1 CoGIS系统的主要功能 | 第47-48页 |
4.1.2 CoGIS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48-50页 |
4.1.3 CoGIS的功能层次 | 第50-51页 |
4.1.4 CoGIS的通信机制 | 第51-54页 |
4.1.5 CoGIS的并发控制机制 | 第54-57页 |
4.1.6 CoGIS的安全管理 | 第57-58页 |
4.1.7 CoGIS的协作任务逻辑结构 | 第58-61页 |
4.2 基于Agent的群体协同工作机制的设计与实现 | 第61-67页 |
4.2.1 设计思想与原则 | 第61页 |
4.2.2 CoGIS群体协同工作机制解决方案 | 第61-63页 |
4.2.3 基于Agent的协同工作机制的设计 | 第63-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附录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