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政府管制与民航运输服务业:理论部分 | 第7-14页 |
| 一、 民航运输服务业政府管制的理论基础 | 第7-11页 |
| 1 、 政府管制的概念与分类 | 第7页 |
| 2 、 从完全竞争到市场失灵:微观规制的缘由 | 第7-9页 |
| 3 、 政府管制失灵:放松管制的理由 | 第9页 |
| 4 、 政府管制理论的发展 | 第9-10页 |
| 5 、 美国民航运输业管制研究的综述 | 第10-11页 |
| 二、 政府管制的方式及其分析 | 第11-14页 |
| 1 、 政府管制方式分类 | 第11-12页 |
| 2 、 价格水平管制 | 第12页 |
| 3 、 价格结构管制 | 第12-13页 |
| 4 、 进入管制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民航运输服务业经济技术分析及其发展制约因素:管制约束条件 | 第14-20页 |
| 一、 民航运输业的经济技术特征分析 | 第14-17页 |
| 1 、 关于民航运输业提供的服务产品的消费属性问题。 | 第14-15页 |
| 2 、 民航运输业的垄断性与竞争性问题 | 第15-16页 |
| 3 、 民航运输业的技术经济特征 | 第16-17页 |
| 二、 我国民航运输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17-20页 |
| 1 、 票价过高对中国民航运输服务业发展的制约作用:表象 | 第17页 |
| 2 、 成本过高对中国民航运输服务业发展的制约作用:表象 | 第17-18页 |
| 3 、 “政企不分”的制度安排对当前中国民航运输服务业发展的制约作用:实质所在 | 第18页 |
| 4 、 制度安排的重要性:从产业组织理论角度看 | 第18-19页 |
| 5 、 其它运输方式竞争对中国民航运输服务业发展的作用:外部的压力之 | 第19页 |
| 6 、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民航运输业的影响:外部压力之2与有利之处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我国民航运输服务业管制体制改革的路径依赖分析 | 第20-29页 |
| 一、 我国民航运输服务业政府管制体制改革的发展路径 | 第20-27页 |
| 1 、 我国民航运输服务业改革的策略:逐步企业化,走向市场竞争 | 第21-22页 |
| 2 、 改革的主要推动因素 | 第22页 |
| 3 、 改革中的利益关系协调:催化剂 | 第22-23页 |
| 4 、 改革的过程分析:企业化经营,政企分开 | 第23-24页 |
| 5 、 管制体制的目标形式:有限的管制体制 | 第24页 |
| 6 、 改革重组:优势互补,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 第24-26页 |
| 7 、 对重组的反思 | 第26-27页 |
| 二、 民航运输服务业管制体制改革路径选择的经济分析 | 第27-29页 |
| 1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 第27-28页 |
| 2 、 产业特性的要求 | 第28页 |
| 3 、 民航运输服务业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 | 第28-29页 |
| 4 、 改革的特殊性:以重组中的某些地方航空公司为例 | 第29页 |
| 第四章 他山之石与我国民航运输服务业政府管制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 | 第29-36页 |
| 一、 他山之石:国际民航运输服务业管制和企业运营成功的范例 | 第29-34页 |
| 1 、 加拿大民航合并案与政府在其间的作用 | 第29-32页 |
| 2、 美国西南航空成功经营的范例和低票价经营的策略 | 第32-34页 |
| 二、 我国的民航运输服务业政府管制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 | 第34-36页 |
| 结束语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 后记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