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地方城市经济论文

沈阳都市圈生成与发育的实证研究

第一部分 都市圈理论研究综述第1-11页
 一、 都市圈的概念第8-10页
 二、 都市圈的主要特征第10页
 三、 都市圈生成机制第10-11页
  (一) 对规模经济的追求是都市圈生成和发育的根本动力第11页
  (二) 城市(城乡)相互作用是都市圈生成和发育的直接动力第11页
  (三) 技术进步是都市圈生成和发育的知识依赖第11页
  (四)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都市圈生成和发育的物质条件第11页
  (五) 正确的规划指引是都市圈生成和发育的政治保证第11页
第二部分 沈阳都市圈实证分析第11-32页
 一、 培育沈阳都市圈的重要意义第11-13页
  (一) 培育沈阳都市圈是提升辽宁省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第11-12页
  (二) 培育沈阳都市圈可以促进辽宁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第12页
  (三) 沈阳都市圈的培育将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提供契机第12页
  (四) 沈阳都市圈的培育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最佳结合点第12-13页
  (五) 培育沈阳都市圈可以解决剩余劳动力的问题第13页
 二、 都市圈中心城市--沈阳第13-15页
 三、 沈阳都市圈范围的界定第15-24页
  (一) 都市圈范围界定的原则第15-16页
  (二) 都市圈范围界定的方法第16-17页
  (三) 沈阳都市圈范围的界定第17-24页
 四、 沈阳都市圈职能体系与工业结构第24-27页
  (一) 沈阳都市圈的职能体系第24-27页
  (二) 沈阳都市圈的工业结构第27页
 五、 沈阳都市圈城市流强度第27-32页
  (一) 城市流与城市流强度第28-30页
  (二) 沈阳都市圈的城市流强度第30-31页
  (三) 沈阳都市圈城市流强度结构第31-32页
第三部分 沈阳都市圈的培育措施第32-38页
 一、 提升中心城市--沈阳的增长极作用第32-34页
  (一) 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提高经济势能第32-33页
  (二) 转换中心城市职能,完善综合服务功能第33页
  (三) 制定有效的人才政策,注重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第33-34页
  (四) 注重城市绿化建设,积极发展环保经济第34页
 二、 促进圈域经济网络的建设第34-36页
  (一) 调整产业布局,实现圈域一体化第34-35页
  (二) 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第35-36页
  (三) 建立都市圈共同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第36页
  (四)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通信综合能力第36页
 三、 构建都市圈经济协调机制第36-38页
  (一) 建立跨城市、跨地区的经济协调机构第37页
  (二) 建立健全经济调控体系第37页
  (三)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市场化水平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0页
后记第40-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分布式智能异构数据集成支持系统的原型实现
下一篇:汽车零部件参数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