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文学研究会的刊物《小说月报》《诗》等对社团本身及其文学创作起着巨大的作用,文学期刊应成为研究文学研究会和它的创作的一个重要的角度。 | 第1-7页 |
上篇 文学期刊与文学社团 | 第7-16页 |
一、 文学期刊建构了新的精神纽带 在文学研究会的时代,报刊成为新的社团联系纽带。 | 第7-9页 |
二、 文学期刊带来的文人社团新特点 | 第9-16页 |
1 、 社团发起人员构成特点。文学期刊带来了成员组成的复杂性。 | 第9-10页 |
2 、 文学社团的社会组织化倾向。从社团的组织结构上看,它已经将文学社团等同于社会文化组织了,这影响了社团的文学建设方向。 | 第10-12页 |
3 、 独特的社团存在形式。文学研究会借助文学期刊作为存在的形式,存在方式,使社团在主张上呈现松散性的特点。 | 第12-16页 |
下篇 文学期刊与现代文学生产方式 | 第16-35页 |
一、 读者市场定位与文学风貌 读者定位,影响了刊物的栏目设置、内容倾向等。 | 第16-19页 |
二、 编辑主体对文学的影响 | 第19-30页 |
1 、 编辑整体文化风格的影响 | 第19-21页 |
2 、 编辑在创作中的作用 | 第21-24页 |
3 、 编者个人风格与文学期刊风貌 | 第24-30页 |
之一 沈雁冰与《小说月报》的现实主义 | 第24-26页 |
之二 郑振铎与“整理国故” | 第26-28页 |
之三 叶圣陶与文学创作的繁荣 | 第28-30页 |
三、 出版基地与文学发展 | 第30-35页 |
1 、 出版实力对期刊的影响。商务印书馆庞大的发行网络,遍及全国,在海外也有分支机构。 | 第30-31页 |
2 、 出版策划与现代作家的成名之路。出版者的运营策划,直接作用于作品的诞生与作家的成长。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名之路,在文学史上具有典型性,如冰心、叶圣陶、许地山等人。 | 第31-35页 |
结语 | 第35-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