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集群研究——论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演进
第一章 导论 | 第1-33页 |
1 ·1问题的提出 | 第9-15页 |
1 ·1·1区域经济发展的未来在哪里 | 第9-12页 |
1 ·1·2产业组织合理化道路的困惑 | 第12-13页 |
1 ·1·3长江三角洲与区域经济集群 | 第13-15页 |
1 ·2文献综述 | 第15-30页 |
1 ·2·1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综述 | 第15-25页 |
1 ·2·2集群理论研究概述 | 第25-28页 |
1 ·2·3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研究综述 | 第28-30页 |
1 ·3全文的结构和基本观点 | 第30-31页 |
1 ·4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31-33页 |
第二章 区域经济集群的范畴分析 | 第33-61页 |
2 ·1区域经济集群概念的提出 | 第33-42页 |
2 ·1·1生物学意义上的集群现象 | 第33-34页 |
2 ·1·2经济的集群行为 | 第34-38页 |
2 ·1·3区域经济集群的概念 | 第38-42页 |
2 ·2区域经济集群的特征及表现 | 第42-51页 |
2 ·2·1区域经济集群的主要特征 | 第42-43页 |
2 ·2·2区域经济集群的优势表现 | 第43-47页 |
2 ·2·3区域经济集群演进与城市化 | 第47-51页 |
2 ·3区域经济集群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 第51-61页 |
2 ·3·1区域经济集群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比较 | 第51-54页 |
2 ·3·2区域经济集群与大都市经济带的比较 | 第54-57页 |
2 ·3·3区域经济集群与区域经济集聚的比较 | 第57-61页 |
第三章 区域经济集群的基本原理 | 第61-84页 |
3 ·1区域经济集群研究的新模型 | 第61-67页 |
3 ·1·1区域经济集群需要新的理论分析框架 | 第61-65页 |
3 ·1·2区域经济集群的”倒金字塔”模型 | 第65-67页 |
3 ·2区域经济集群的生长机理 | 第67-76页 |
3 ·2·1集群生长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假设 | 第67-69页 |
3 ·2·2区域经济集群演化的动因 | 第69-74页 |
3 ·2·3区域经济集群演进的耗散结构论 | 第74-76页 |
3 ·3区域经济集群的功能分析 | 第76-84页 |
3 ·3·1区域经济集群的功能表现 | 第76-80页 |
3 ·3·2区域经济集群功能优势的理论诠释 | 第80-84页 |
第四章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集群的演进 | 第84-101页 |
4 ·1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地理范围 | 第84-85页 |
4 ·2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演化历史 | 第85-87页 |
4 ·3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基础和优势 | 第87-93页 |
4 ·3·1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背景 | 第87-88页 |
4 ·3·2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集群的基础 | 第88-93页 |
4 ·4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集群分析 | 第93-98页 |
4 ·4·1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集群的形成 | 第93-94页 |
4 ·4·2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集群的特征 | 第94-98页 |
4 ·5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带初具规模 | 第98-101页 |
第五章 作为龙头的上海经济发展 | 第101-120页 |
5 ·1上海经济发展的历史 | 第101-104页 |
5 ·2上海经济的发展优势 | 第104-111页 |
5 ·2·1上海的产业优势 | 第104-106页 |
5 ·2·2上海的技术创新能力优势 | 第106-108页 |
5 ·2·3上海的基础设施优势 | 第108-109页 |
5 ·2·4浦东开发开放新成就 | 第109-111页 |
5 ·3上海经济的龙头核心地位 | 第111-120页 |
5 ·3·1生产要素的集聚和扩散作用 | 第111-113页 |
5 ·3·2产业集群网络的枢纽和梯度作用 | 第113-115页 |
5 ·3·3对外经济贸易的窗口作用 | 第115-116页 |
5 ·3·4科技创新的辐射作用 | 第116-117页 |
5 ·3·5自身经济增长的示范和波及作用 | 第117-118页 |
5 ·3·6”前店后厂”模式的扩散 | 第118-120页 |
第六章 作为两翼的苏南和浙北经济 | 第120-136页 |
6 ·1江浙区域经济发展之路 | 第120-126页 |
6 ·1·1江浙区域经济的崛起 | 第120-121页 |
6 ·1·2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论 | 第121-123页 |
6 ·1·3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发展比较 | 第123-126页 |
6 ·2江浙产业集群的形成 | 第126-131页 |
6 ·2·1江浙与上海的经济关系和产业关联 | 第126-128页 |
6 ·2·2江浙产业集群形成条件 | 第128-131页 |
6 ·3江浙产业集群分析 | 第131-136页 |
6 ·3·1产业集群的特征 | 第131-133页 |
6 ·3·2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 | 第133-136页 |
第七章 区域经济集群成功的经验与模式 | 第136-151页 |
7 ·1硅谷的崛起:区域创新集群 | 第136-139页 |
7 ·2”第三意大利”:中小企业的王国 | 第139-143页 |
7 ·3台湾”硅岛”奇迹:公共机构的力量 | 第143-147页 |
7 ·4东京的魅力:城市化与集群化并进 | 第147-151页 |
第八章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集群发展战略 | 第151-169页 |
8 ·1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集群演进的障碍 | 第151-154页 |
8 ·2实施产业集群战略 | 第154-157页 |
8 ·3构筑长江三角洲广域综合交通体系 | 第157-159页 |
8 ·4推进区域新兴产业的发展 | 第159-161页 |
8 ·5建立区域协调机制 | 第161-165页 |
8 ·6实施可持续发展计划 | 第165-169页 |
参考文献 | 第169-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