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债转股概说 | 第1-16页 |
·我国债转股的特定含义、目的和作用 | 第9-13页 |
·我国债转股的特定含义 | 第9-11页 |
·我国债转股的目的和作用 | 第11-13页 |
·我国债转股的首要环节 | 第13-14页 |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负债和持股前景 | 第14-16页 |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负债前景 | 第14-15页 |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持股前景 | 第15-16页 |
第二部分 国外债转股情况简介与启示 | 第16-20页 |
·美国的债转股 | 第16页 |
·体制转轨国家的债转股 | 第16-18页 |
·国外债转股经验的启示 | 第18-20页 |
第三部分 我国债转股的历史回顾 | 第20-23页 |
第四部分 我国现行债转股的有关规定及我国债转股的特色 | 第23-30页 |
·我国现行债转股的有关规定 | 第23-25页 |
·选择债转股企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 第23页 |
·对于适合债转股的国有企业的界定 | 第23-24页 |
·我国实行债转股的优势 | 第24-25页 |
·我国债转股的特色 | 第25-27页 |
·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不同 | 第25页 |
·不良贷款涉及的对象不同 | 第25页 |
·债务关系的复杂程度不同 | 第25-27页 |
·债转股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 第27-30页 |
·企业基本情况(简述生产经营情况) | 第28页 |
·企业债转股方案 | 第28页 |
·财务状况及财务管理状况 | 第28页 |
·领导班子状况 | 第28-29页 |
·企业改革状况 | 第29页 |
·经济效益分析及预测 | 第29-30页 |
第五部分 R集团债转股方案 | 第30-47页 |
·企业基本情况 | 第30-31页 |
·概况 | 第30页 |
·总资产及利润 | 第30-31页 |
·企业人员 | 第31页 |
·企业债转股方案 | 第31-43页 |
·企业主要产品与市场 | 第31-33页 |
·建设项目,装备与技术情况 | 第33-36页 |
·财务状况及财务管理状况 | 第36-38页 |
·领导班子状况 | 第38页 |
·企业改革情况 | 第38-42页 |
·2002-2004年效益测算 | 第42-43页 |
·债转股内容与分析 | 第43-47页 |
·最低转股金额 | 第43页 |
·债转股金额及股本构成 | 第43页 |
·债转股后企业的资产,负债及负债率 | 第43页 |
·债转股后企业效益预测 | 第43-44页 |
·债转股后新公司的发展前景 | 第44-45页 |
·债转股后有关事项 | 第45-47页 |
第六部分 由R集团债转股引发的思考和分析 | 第47-58页 |
·R集团债转股的可行性浅析 | 第47-48页 |
·债转股的经济学意义浅探 | 第48-50页 |
·债转股与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转变 | 第50-54页 |
·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必然性 | 第50-51页 |
·企业股权结构特征及对治理结构的影响 | 第51-52页 |
·通过股权结构的变化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转变 | 第52-54页 |
·债转股的法律属性的思考及解决途径 | 第54-56页 |
·债转股的公司法探讨 | 第54-55页 |
·债转股的担保法探讨 | 第55-56页 |
·债转股的未来运行模式的设想 | 第56-58页 |
后记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