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光网络的发展 | 第1-15页 |
| 1.1 光网络的发展简介 | 第8-11页 |
| 1.2 光网络中的关键交换设备 | 第11-14页 |
| a.光分插复用器(OADM) | 第11-12页 |
| b.光交叉连接器(OXC) | 第12-14页 |
| 1.3 GMPLS在光网络中的作用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GMPLS | 第15-44页 |
| 2.1 从MPLS到GMPLS | 第15-18页 |
| 2.2 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MPLS | 第18-27页 |
| 2.2.1 MPLS的基本原理 | 第19-21页 |
| 2.2.2 MPLS的核心技术和主要组件 | 第21-26页 |
| 2.2.3 MPLS的应用 | 第26-27页 |
| 2.3 GMPLS的特点 | 第27-44页 |
| 2.3.1 通用标签(General label) | 第29-35页 |
| 2.3.1.1 通用交换 | 第29-31页 |
| 2.3.1.2 通用标签 | 第31-35页 |
| a.标签请求(request label) | 第31-32页 |
| b.通用标签 | 第32-33页 |
| c.设定标签(labelset) | 第33-35页 |
| 2.3.2 通用标签交换路径LSP | 第35-37页 |
| 2.3.2.1 LSP分层(LSP Hierarchy) | 第35-36页 |
| 2.3.2.2 双向LSP(bidrectional LSP) | 第36-37页 |
| 2.3.3 链路管理 | 第37-39页 |
| 2.3.3.1 链路绑定(Link Bundle) | 第37-38页 |
| 2.3.3.2 无编号链路 | 第38页 |
| 2.3.3.3 链路管理 | 第38-39页 |
| a.控制信道管理(Control Channel Management) | 第38-39页 |
| b.链路所有权关联(Link Property Correlation) | 第39页 |
| c.链路连通性验证(Link Verification) | 第39页 |
| d.链路故障管理(Fault Management) | 第39页 |
| 2.3.4 链路保护/恢复 | 第39-40页 |
| 2.3.5 转发邻接(Forwarding Adjacency) | 第40-42页 |
| 2.3.6 共享风险链路组(Shared Risk Link Group) | 第42-44页 |
| 第三章 GMPLS核心转发模块-GMPLS Forwarding Engine | 第44-50页 |
| 3.1 GMPLS的体系结构 | 第44-45页 |
| 3.2 Forwarding Engine在GMPLS中的位置 | 第45页 |
| 3.3 转发数据信息库 | 第45-47页 |
| 3.4 接口 | 第47页 |
| 3.5 创建转发邻接(FA)的规则 | 第47-48页 |
| 3.6 小结 | 第48-50页 |
| 第四章 设计中对流量工程和约束路由的考虑 | 第50-64页 |
| 4.1 GMPLS中的流量工程 | 第50-55页 |
| 4.1.1 流量工程 | 第50-51页 |
| 4.1.2 GMPLS流量工程机制 | 第51-53页 |
| 4.1.3 GMPLS流量工程结构 | 第53-55页 |
| 4.2 约束路由 | 第55-59页 |
| 4.2.1 CSPF约束路由 | 第55页 |
| 4.2.2 OSPF-TE | 第55-57页 |
| 4.2.3 CSPF的一种实现方案 | 第57-59页 |
| 4.3 仿真实验 | 第59-63页 |
| 4.4 小结 | 第63-64页 |
| 结束语 | 第64-65页 |
| 附录 | 第65-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