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局域网(LAN)、城域网(MAN)论文

工业以太网的实时调度及系统设计

中文摘要第1-9页
英文摘要第9-11页
致谢第11-12页
第一章 综述第12-29页
 1.1 引言第12-13页
 1.2 集散控制系统(DCS)第13页
 1.3 现场总线技术第13-17页
  1.3.1 现场总线的发展情况第14-15页
  1.3.2 现场总线的技术特点与优点第15-16页
  1.3.3 现场总线的不足第16-17页
 1.4 以太网技术、交换技术和工业以太网第17-26页
  1.4.1 以太网技术第17-18页
  1.4.2 交换技术第18-20页
  1.4.3 网络知识及TCP/IP协议第20-22页
  1.4.4 工业以太网的发展与现状第22-26页
 1.5 本文立论依据第26-27页
 1.6 本文结构第27-29页
第二章 以太网的控制策略与测试手段第29-44页
 2.1 端口安全第29-30页
 2.2 访问控制技术第30-34页
  2.2.1 标准访问控制列表第30-32页
  2.2.2 扩展访问控制列表第32-34页
 2.3 控制HTTP远程访问第34-35页
 2.4 交换机吞吐量测试第35-37页
 2.5 网络传输时延测试第37-39页
 2.6 工业以太网故障恢复时间延迟第39-43页
 2.7 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工业以太网实时性的实现机制第44-59页
 3.1 全双工交换式以太网第44-46页
  3.1.1 全双工交换式以太网第44-45页
  3.1.2 全双工交换式以太网数据的优先级第45页
  3.1.3 全双工交换式以太网在工业网络中的应用第45-46页
 3.2 虚拟局域网第46-51页
  3.2.1 虚拟局域网的特征和结构第47-48页
  3.2.2 工业以太网中VLAN第48-49页
  3.2.3 VLAN划分策略第49页
  3.2.4 VLAN间通信第49-50页
  3.2.5 主干连接方式第50-51页
 3.3 服务质量(QoS)第51-55页
  3.3.1 服务质量的定义第51-52页
  3.3.2 数据分类第52-53页
  3.3.3 标记化第53-54页
  3.3.4 优先级第54页
  3.3.5 设计QoS网络的策略第54-55页
 3.4 IPv6技术第55-57页
  3.4.1 IPv6数据报文的报头及IPv6与IPv4的比较第56-57页
  3.4.2 IPv6协议在工业以太网实时调度中的应用第57页
 3.5 小结第57-59页
第四章 工业以太网的网络管理系统第59-77页
 4.1 网络管理系统概述第59-62页
  4.1.1 网络管理系统的特点第59-61页
  4.1.2 网络管理系统的总体功能第61-62页
 4.2 网络管理系统的结构第62-68页
  4.2.1 网络管理模型第62-63页
  4.2.2 网络管理协议第63-68页
 4.3 工业以太网网络管理系统第68-76页
  4.3.1 工业以太网网络管理系统功能与结构第68-70页
  4.3.2 Windows平台上嗅探器的实现第70-71页
  4.3.3 基于OPC的现场获取第71-74页
  4.3.4 基于Internet的工业以太网远程监控系统第74-76页
 4.4 小结第76-77页
第五章 工业以太网的网络方案设计第77-88页
 5.1 网络方案设计第77-78页
 5.2 工业以太网冗余设计第78-82页
  5.2.1 核心层冗余设计第79-81页
  5.2.2 分布层冗余设计第81-82页
 5.3 工业以太网的系统设计第82-87页
  5.3.1 当前典型的工业网络第82-83页
  5.3.2 理想的工业以太网解决方案第83-86页
  5.3.3 混合型系统第86-87页
 5.4 小结第87-88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附录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缅树鼩UCP-1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下一篇:3S技术在龙川江小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