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液压校直机的研究
| 第1章 绪论 | 第1-14页 |
| ·课题的来源及目的 | 第9页 |
| ·国内外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 第9-12页 |
| ·国外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内现状 | 第11-12页 |
| ·课题的意义 | 第12-13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 第2章 主机结构 | 第14-27页 |
| ·机身结构 | 第14-19页 |
| ·上横梁 | 第15-16页 |
| ·下横梁 | 第16页 |
| ·立柱 | 第16-18页 |
| ·立柱螺母 | 第18页 |
| ·压头与活塞杆联接方式 | 第18-19页 |
| ·横梁强度计算 | 第19-23页 |
| ·上横梁强度计算 | 第19-22页 |
| ·下横梁强度计算 | 第22-23页 |
| ·立柱强度计算 | 第23-26页 |
| ·中心载荷下立柱强度计算 | 第23页 |
| ·立柱预紧和计算 | 第23-25页 |
| ·立柱螺母强度计算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校直理论 | 第27-39页 |
| ·弯矩与曲率 | 第28-35页 |
| ·模型简化 | 第28-30页 |
| ·弯矩 | 第30-32页 |
| ·曲率 | 第32-33页 |
| ·弹区比与总曲率的关系 | 第33-35页 |
| ·校直原理 | 第35-38页 |
| ·校直原理 | 第35-36页 |
| ·压下量 | 第36-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4章 校直计算 | 第39-49页 |
| ·校直计算 | 第39-41页 |
| ·校直过程 | 第39-40页 |
| ·校直计算 | 第40-41页 |
| ·数据分析 | 第41-46页 |
| ·误差原因及消除方法 | 第46-48页 |
| ·误差原因 | 第46-47页 |
| ·消除误差的方法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5章 液压控制系统模型的建立及其仿真 | 第49-65页 |
| ·液压伺服控制的原理及系统的构成 | 第49-51页 |
| ·电液力伺服控制系统线性模型的建立 | 第51-59页 |
| ·伺服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51-53页 |
| ·传递函数的推导 | 第53-54页 |
| ·系统控制系统元件的选择 | 第54-56页 |
| ·模型的数值形式及稳定性判断 | 第56-59页 |
| ·系统特性分析与校正 | 第59-62页 |
| ·运用LTI Viewer进行系统仿真 | 第62-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个人简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