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0-11页 |
1.1 试验条件、方案 | 第10页 |
1.2 样品的采集、制备 | 第10页 |
1.3 测定方法 | 第10-11页 |
1.4 统计分析 | 第1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1-29页 |
2.1 不同品种春小麦籽粒品质 | 第11-12页 |
2.2 不同品种春小麦植株养分浓度的动态变化 | 第12-16页 |
2.2.1 不同品种春小麦体内N、P、K浓度的变化 | 第12-13页 |
2.2.2 不同品种春小麦体内S、Ca、Mg浓度的变化 | 第13-14页 |
2.2.3 不同品种春小麦体内Fe、Mn、Cu、Zn浓度的变化 | 第14-16页 |
2.3 不同品种春小麦各生育时期养分吸收的阶段性 | 第16-20页 |
2.3.1 N、P、K的吸收与累积特点 | 第16-18页 |
2.3.2 S、Ca、Mg的吸收与累积特点 | 第18-19页 |
2.3.3 Fe、Mn、Cu、Zn的吸收与累积特点 | 第19-20页 |
2.4 不同品种春小麦干物质累积和养分吸收的动态模型 | 第20-24页 |
2.4.1 不同品种春小麦干物质累积的动态模型 | 第20-21页 |
2.4.2 不同品种春小麦N、P、K吸收的动态模型 | 第21-22页 |
2.4.3 不同品种春小麦S、Ca、Mg吸收的动态模型 | 第22-23页 |
2.4.4 不同品种春小麦Fe、Mn、Cu、Zn吸收的动态模型 | 第23-24页 |
2.5 不同品种春小麦养分在体内的分布与运转 | 第24-28页 |
2.5.1 不同品种春小麦N、P、K的分布与运转 | 第24-26页 |
2.5.2 不同品种春小麦S、Ca、Mg的分布与运转 | 第26页 |
2.5.3 不同品种春小麦Fe、Mn、Cu、Zn的分布与运转 | 第26-28页 |
2.6 不同品种春小麦的百公斤籽粒吸收量、消耗系数、生产效率 | 第28-29页 |
2.6.1 不同品种春小麦N、P、K的吸收量、消耗系数、生产效率 | 第28页 |
2.6.2 不同品种春小麦S、Ca、Mg的吸收量、消耗系数、生产效率 | 第28-29页 |
2.6.3 不同品种春小麦Fe、Mn、Cu、Zn的吸收量、消耗系数、生产效率 | 第29页 |
3 讨论与结论 | 第29-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