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电融合选育耐高温、浓醪酒精发酵株的研究

1 前言第1-21页
 1.1 综述第8页
 1.2 乙醇的理化性质第8-9页
 1.3 发展燃料酒精的意义第9-12页
 1.4 国外燃料酒精工业概况第12页
 1.5 我国酒精工业的历史和现状第12-13页
 1.6 淀粉质原料酒精生产王艺的进展第13-14页
 1.7 酒糟糟液的处理方法第14页
 1.8 酒精生产对酵母的要求第14页
 1.9 构建耐高温、耐高浓度酒精和高渗透压酵母菌的方法第14-16页
 1.10 细胞电诱导融合技术的简介第16-18页
 1.11 论文立题依据第18-20页
 1.12 采用的技术路线第20-2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1-30页
 2.1 材料第21-23页
  2.1.1 菌种第21页
  2.1.2 培养基第21-22页
  2.1.3 溶液第22-23页
  2.1.4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23页
 2.2 实验方法第23-30页
  2.2.1 生长曲线的测定第23页
  2.2.2 酵母菌单倍体的分离第23-24页
  2.2.3 单倍体的确定第24页
  2.2.4 紫外线诱变菌体致死率曲线的测定第24-25页
  2.2.5 遗传标记的制作第25-26页
  2.2.6 营养缺陷型的检出第26页
  2.2.7 营养缺陷型的鉴定第26页
  2.2.8 菌体回复突变率的测定第26页
  2.2.9 菌种的分离、纯化第26页
  2.2.10 酵母生长温度极限的测定第26-27页
  2.2.11 酵母死灭温度的测定第27页
  2.2.12 酵母生长发酵pH值极限的测定第27页
  2.2.13 酵母耐酒精浓度的测定第27页
  2.2.14 酵母耐还原糖能力的测定第27页
  2.2.15 原生质体的制备第27-28页
  2.2.16 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的测定第28页
  2.2.17 去离子重蒸水电导率的测定第28页
  2.2.18 细胞成串率的计算第28页
  2.2.19 原生质体的电诱导融合第28页
  2.2.20 融合子的检出第28页
  2.2.21 发酵工艺第28页
  2.2.22 玉米中粗淀粉含量的测定第28-29页
  2.2.23 发酵糖化醪分析第29页
  2.2.24 发酵成熟醪分析第29页
  2.2.25 淀粉理论出酒率、实际出酒率、原料利用率和淀粉利用率第29页
  2.2.26 定磷法测定DNA含量第29页
  2.2.27 DNA含量的测定及染色体倍数的确定第29-30页
3 结果与讨论第30-51页
 3.1 出发菌株的筛及选理化特性的测定第30-31页
 3.2 亲株单倍体的分离与鉴定第31-33页
 3.3 亲株生长曲线的测定第33-34页
 3.4 Y111·6(α)遗传标记的制备第34-36页
  3.4.1 出发菌株的选择第34页
  3.4.2 Y111·6(α)型单倍体紫外线诱变致死率、突变率曲线的测定第34-35页
  3.4.3 营养缺陷型的检出及鉴定第35页
  3.4.4 营养缺陷型菌株稳定性的验证第35-36页
  3.4.5 Y111·6(α)的缺陷型与出发菌株发酵性能的比较第36页
 3.5 亲株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确定第36-39页
  3.5.1 溶壁酶浓度的确定第36-37页
  3.5.2 破壁时间及原生质体再生率的确定第37-39页
 3.6 原生质体电诱导融合参数的确定第39-43页
  3.6.1 交变电场的频率和场强的确定第39-40页
  3.6.2 融合条件的确定第40-43页
 3.7 原生质体电融合第43页
 3.8 融合子的检出第43页
 3.9 融合子的筛选第43-44页
  3.9.1 假阳性菌株的排除第43页
  3.9.2 耐酒精与耐还原糖能力的初筛第43-44页
  3.9.3 发酵性能的复筛第44页
 3.10 融合子的鉴定第44-47页
  3.10.1 融合子的大小及体积的测定第44-45页
  3.10.2 融合子与亲株理化特性的比较第45页
  3.10.3 融合子DNA的含量及染色体倍数的确定第45-46页
  3.10.4 融合子稳定性的测定第46-47页
 3.11 融合子发酵性能的测定第47-49页
 3.12 酒精得率、淀粉利用率第49-51页
4 小结第51-52页
5 展望第52-53页
6 参考文献第53-56页
7 致谢第56页
8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数据加密的研究
下一篇:攀技花高炉渣中钙钛矿选矿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