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研究

第一章 浅析1998年—2000年增发新股第1-21页
 一、 1998年—2000年增发新股的特点第14-16页
  1、 共性方面第14-15页
  2、 特性方面第15-16页
 二、 1998年—2000年增发模式的演变第16-21页
  1、 1998年的增发新股模式第16-17页
  2、 1999年的增发新股模式第17-19页
  3、 2000年的增发新股模式第19-21页
第二章 增发新股的必要性分析第21-29页
 一、 增发新股与配股的比较第21-25页
  1、 发行对象的范围第22页
  2、 对历史业绩的要求第22-23页
  3、 发行规模和筹资数量第23页
  4、 关注的重点第23页
  5、 上市公司的偏好第23-24页
  6、 内在机制第24-25页
 二、 增发新股的积极意义第25-29页
  1、 充分发挥了证券市场再筹资功能第25-26页
  2、 强化了证券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第26页
  3、 大幅提高了证券市场的筹资效率第26页
  4、 突出了证券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第26-27页
  5、 丰富了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第27页
  6、 平衡了证券市场的各方股东利益第27-28页
  7、 规范了证券市场的操作方式第28页
  8、 拓展了证券市场的再融资渠道第28-29页
第三章 增发新股的核心—新老股东的利益平衡第29-35页
 一、 小折扣增发定价—新老股东利益平衡的关键第30-33页
  1、 增发区别于配股的实质第30-31页
  2、 新老股东的利益焦点是认股成本的差异问题第31-32页
  3、 小折扣定价是平衡新老股东及发行人利益的枢纽第32-33页
 二、 小折扣增发定价的积极意义第33-35页
  1、 有利于培育和发现真正的理性投资者第33-34页
  2、 有利于优选有投资价值的发行人,优化资源配置第34页
  3、 有利于抑制股票炒作,倡导理性投资第34-35页
第四章 浅论增发新股中投资银行的业务创新第35-61页
 一、 股票估值—“发现价值”阶段的基本内容第36-46页
  1、 对增发中存在忽视股票内在价值问题的分析第37-39页
  2、 增发新股应引入股票估值方法的必要性第39-40页
  3、 对股票估值模型的分析第40-46页
 二、 信息对称—“推介价值”阶段的核心内容第46-49页
  1、 严格信息披露的必要性第46-47页
  2、 注重推介工作、完善推介方式第47-49页
 三、 业务创新—“实现价值”阶段的必然要求第49-56页
  1、 增发中选择发行时机的重要性第49-52页
  2、 看引入“搁置注册原则”的必要性第52-53页
  3、 看引入“可售回股票”的必要性第53-56页
 四、 股价稳定—增发新股成功的标志第56-61页
  1、 看引入“超额发售权”的必要性第57-59页
  2、 “超额发售权”在现行法律制度框架内的可行性第59-61页
结语第61-62页
主要参考书目第62-64页
后记第64-65页
附表第65-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型重载轴承CAD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下一篇:培养化学元认知 教学生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