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意识无意识--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及周作人
内容提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第一节 文本矛盾 | 第6-15页 |
文学研究方法和科学观 | 第6-8页 |
文学的功用 | 第8-9页 |
政治的隐逸 | 第9-10页 |
载道言志的统一 | 第10-11页 |
“文”不是文学 | 第11页 |
晚明、袁中郎的载道 | 第11-13页 |
新文学与晚明文学的距离 | 第13-14页 |
相反分子的并存 | 第14-15页 |
第二节 轮回对历史叙述的支配 | 第15-29页 |
《源流》的杂文性质 | 第15-16页 |
历史叙述的主观性 | 第16-18页 |
作为情节结构的轮回 | 第18-20页 |
《源流》反支配性意识形态 | 第20-22页 |
反抗新的载道 | 第22-23页 |
言志文学的解放功能 | 第23-26页 |
规律论与进化论的历史叙述 | 第26-28页 |
权力争夺历史编纂权 | 第28-29页 |
第三节 轮回对叙述者的支配 | 第29-69页 |
先验意识结构 | 第29-30页 |
三种先验结构 | 第30-31页 |
规律论者害怕变化 | 第31-33页 |
轮回结构 | 第33页 |
尼采、蔼理斯的哲学 | 第33-36页 |
遗传学 | 第36-40页 |
中国种种物事的遗传 | 第40-43页 |
精神分析学 | 第43-46页 |
吕滂的群众心理学 | 第46-51页 |
狂信与权力压迫自由思想者 | 第51-56页 |
文明的野蛮 | 第56-57页 |
教训无用 | 第57-58页 |
民族恶根性 | 第58-63页 |
八股文化 | 第63-67页 |
轮回的体系 | 第67-69页 |
第四节 无言的末日 | 第69-74页 |
自然之律 | 第69-70页 |
优秀分子的被淘汰 | 第70页 |
孤立的知识分子 | 第70-71页 |
中国的灭绝 | 第71-72页 |
言说的无效与沉默 | 第72-74页 |
第五节 消极里出来的积极 | 第74-86页 |
悲观论者不悲观 | 第74-75页 |
不能忘情 | 第75页 |
意识无意识 | 第75-78页 |
个人的进步 | 第78-79页 |
思想革命 | 第79-80页 |
多元文化观 | 第80-81页 |
“日常生活批判” | 第81-82页 |
文学反抗轮回 | 第82-84页 |
汉字、国语、儒家维系民族 | 第84页 |
时间的力量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