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4页 |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9页 |
一 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 | 第9-22页 |
(一) 外部因素尤其是国际对冲基金的恶意冲击,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线 | 第10页 |
(二) 内部存在的各种缺陷是引起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 第10-22页 |
1. 科技创新能力低 | 第10-13页 |
2. 经济结构不合理 | 第13-14页 |
3. 泡沫经济的存在 | 第14-15页 |
4. 债台高筑及外债流向不良 | 第15-17页 |
5. 脆弱的银行体系 | 第17-22页 |
二 金融危机对山东省经济的影响 | 第22-31页 |
(一) 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 第22-25页 |
1. 出口额下降 | 第22页 |
2. 出口市场萎缩 | 第22-23页 |
3. 出口商品受阻 | 第23-25页 |
(二) 对利用外资的影响 | 第25-27页 |
(三) 对旅游业的影响 | 第27-29页 |
(四) 对劳务输出的影响 | 第29-30页 |
(五) 对外融资的影响 | 第30-31页 |
三 防范对策与措施 | 第31-43页 |
(一) 优化经济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 第31-34页 |
1.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 第32-34页 |
2.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 第34页 |
(二) 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开发新的世界市场 | 第34-37页 |
1. 深度开发亚洲传统市场 | 第35页 |
2. 加大对美国市场的出口 | 第35页 |
3. 积极开发有潜力的市场 | 第35-36页 |
4. 扩大内需 | 第36-37页 |
(三) 加快发展大型企业,高度重视中小企业 | 第37-38页 |
(四) 加大农业投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 第38-39页 |
1. 引进新品种,加大科技投入 | 第38页 |
2. 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工业化的生长点 | 第38-39页 |
3. 选取适当的龙头企业 | 第39页 |
(五) 调整引进外资的结构,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 第39-40页 |
(六) 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促进教育科技产业化 | 第40-42页 |
(七) 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力度,防范金融风险 | 第42-43页 |
结束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