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新课标指导下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0页
绪论第10-19页
 一、选题缘由第10-12页
  (一) 新课标的要求第10页
  (二) 新教材的改变第10-11页
  (三) 现实的误区第11-12页
 二、研究意义第12页
  (一) 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需求第12页
  (二) 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需要第12页
  (三)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需要第12页
 三、文献综述第12-18页
  (一) 国内部分第13-16页
  (二) 国外部分第16-18页
 四、研究方法第18-19页
  (一) 文献法第18页
  (二) 案例法第18页
  (三) 自然观察法第18页
  (四) 问卷调查法第18-19页
第一章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概述第19-27页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9-21页
  (一) 略读第19-20页
  (二) 略读课文第20-21页
  (三) 略读课文教学第21页
 二、新课标关于略读的定位第21-22页
 三、略读课文的教学功能第22-24页
  (一) 丰富单元主题内容的功能第22页
  (二) 训练专题学法的功能第22-23页
  (三) 沟通课内课外的桥梁功能第23页
  (四) 文体的拓展功能第23页
  (五) 巩固迁移功能第23-24页
 四、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理论基础第24-27页
  (一) 小学生略读的心理特征第24-25页
  (二) 建构主义理论第25-27页
第二章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第27-32页
 一、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误区第27-28页
  (一) 略读课文精讲,精雕细刻第27页
  (二) 略读课文不讲,置之度外第27-28页
 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调查结果第28-29页
  (一) 教师对新课标中略读的理解和认识第28页
  (二) 教师对教材中略读课文的理解和认识第28页
  (三) 教师对略读课文教学的理解第28-29页
  (四) 略读课文教学的课时和步骤第29页
 三、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9-32页
  (一) 教师对新课标中的略读缺乏正确的理解第29页
  (二) 教师对略读课文教学本质认识不清楚第29-30页
  (三) 教师对略读课文的教学功能缺乏正确的认识第30页
  (四) 教师的惰性是略读课文教学最大的阻碍第30页
  (五) 教师自身缺乏相关的阅读理论第30页
  (六) 关于略读的相关研究匮乏,未能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第30-31页
  (七) 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理念影响略读课文教学的性质第31页
  (八) 名师的误导将略读课文教学引向歧途第31-32页
第三章 新课标指导下改进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对策第32-43页
 一、加强教师培训,更新观念走出误区第32页
 二、加强制度建设,重视发挥教研活动的作用第32页
 三、遵循略读原则,把握略读课文教学方向第32-35页
  (一) 以学生自学为主第33页
  (二) 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出发第33-34页
  (三) 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主第34-35页
  (四) 以整体阅读为主第35页
 四、探索略读课文教学方法,提高略读能力第35-41页
  (一) 以单元主题阅读的方式进行略读课文教学第35-37页
  (二) 以培养阅读能力为出发点组织略读课文教学第37-39页
  (三) 以专项训练为主开展略读课文教学第39-40页
  (四) 以课前提示为起点简化略读课文教学结构第40-41页
 五、改变评价机制,促进略读课文教学第41-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5页
附录第45-52页
后记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唐代西北民族关系与唐诗创作
下一篇:新课程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