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预防腐败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5页 |
一、腐败概念的界定 | 第11-12页 |
二、腐败的严重危害 | 第12-14页 |
三、从源头预防腐败的意义 | 第14-15页 |
第1章 腐败的现状分析 | 第15-23页 |
·腐败的构成要素和类型 | 第15-18页 |
·权力交易型腐败 | 第16-17页 |
·非法占有型腐败 | 第17页 |
·挥霍无度型腐败 | 第17-18页 |
·人事任用型腐败 | 第18页 |
·腐败的特征 | 第18-23页 |
·官官相护,群体腐败现象突出 | 第19页 |
·腐败的层次越来越高 | 第19-20页 |
·党政“一把手”腐败现象屡屡出现 | 第20页 |
·腐败的潜伏期越来越长 | 第20-21页 |
·腐败现象的行业特点明显 | 第21-23页 |
第2章 腐败产生的原因 | 第23-31页 |
·腐败产生的思想原因 | 第23-26页 |
·封建主义残余思想的影响 | 第23-24页 |
·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 | 第24-26页 |
·腐败产生的制度原因 | 第26-28页 |
·权力过分集中且缺乏制约 | 第26页 |
·现有法律制度不够健全 | 第26-28页 |
·权力监督的弱化 | 第28-31页 |
·体制内部监督存在盲区 | 第28-29页 |
·群众监督权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 第29-31页 |
第3章 加强教育是从源头预防腐败的基础 | 第31-42页 |
·加强科学理论教育 | 第31-34页 |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 | 第31-33页 |
·充分发挥党校在理论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 第33页 |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队伍建设 | 第33-34页 |
·加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 | 第34-38页 |
·保持和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 | 第34-36页 |
·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 第36-38页 |
·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 | 第38页 |
·加强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 | 第38-42页 |
·加强各方面的通力协作 | 第39-40页 |
·让廉政文化走进基层 | 第40页 |
·加强警示教育与先进典型的宣传 | 第40-42页 |
第4章 加强制度建设是从源头预防腐败的保证 | 第42-54页 |
·改革人事制度 | 第42-45页 |
·建立严格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和罢免制度 | 第42-44页 |
·完善交流制度与回避制度 | 第44-45页 |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 | 第45-48页 |
·切实推行审批过程中的政务公开 | 第46页 |
·推行联审联办制 | 第46-47页 |
·实行听证制度 | 第47页 |
·建立和推行责任制和追究制 | 第47-48页 |
·加强反腐败法律、制度建设 | 第48-54页 |
·健全惩治腐败制度 | 第48-50页 |
·完善对腐败犯罪所得资产追回制度 | 第50-51页 |
·健全财产申报制度 | 第51-54页 |
第5章 加强监督是从源头预防腐败的关键 | 第54-62页 |
·切实加强党内监督 | 第54-56页 |
·加强党的代表大会和委员会的监督 | 第54-55页 |
·加强纪检机关的监督 | 第55页 |
·大力发展党内民主 | 第55-56页 |
·支持和保证人大监督 | 第56-57页 |
·强化监督主体作用 | 第56-57页 |
·运用刚性监督手段 | 第57页 |
·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 第57页 |
·支持和保证司法监督 | 第57-58页 |
·依法监督、依程序监督 | 第58页 |
·落实人民陪审员制度 | 第58页 |
·加强司法队伍建设 | 第58页 |
·支持和保证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 | 第58-60页 |
·不断创新政协民主监督方式 | 第59页 |
·增强人民政协监督的实效 | 第59页 |
·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民主监督环境 | 第59-60页 |
·切实加强社会监督 | 第60-62页 |
·加强群众监督 | 第60-61页 |
·加强舆论监督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