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立体视觉方法的图像三维模型重建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引言第11-12页
   ·三维重建技术发展现状第12-14页
   ·课题的提出第14-16页
   ·课题的技术背景第16-19页
     ·特征点提取技术背景第16-17页
     ·立体匹配技术背景第17-18页
     ·估计基础矩阵技术背景第18-19页
   ·本文研究意义与组织结构第19-21页
     ·研究意义第19页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19-21页
第二章 立体视觉第21-37页
   ·摄像机的线性模型第21-25页
     ·图像坐标系、摄像机坐标系与世界坐标系第21-23页
     ·线性摄像机模型(针孔模型)第23-25页
   ·立体视觉第25-28页
     ·空间点重建第25-26页
     ·空间直线重建第26-28页
   ·极线几何第28-31页
   ·射影几何意义下的三维重建第31-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图像特征点提取和匹配第37-46页
   ·特征点的提取第37-39页
     ·Harris 算法第37-38页
     ·SUSAN 算法第38-39页
   ·特征点的匹配第39-41页
   ·采用松弛方法消除虚假匹配第41-43页
     ·候选匹配度第41-42页
     ·候选匹配的排序第42-43页
   ·HARRIS和 SUSAN 试验比较第43-45页
     ·特征点提取试验结果对比第43页
     ·特征点匹配算法试验结果分析第43-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基础矩阵的估计方法第46-59页
   ·基础矩阵的性质第46-47页
   ·基础矩阵的估计方法第47-53页
     ·多于八个匹配点分析方法第47-51页
       ·线性最小二乘法第48页
       ·特征值分析方法第48-49页
       ·基础矩阵秩约束第49页
       ·线性方法的几何解释第49页
       ·数据预处理方法(Normalizing Input Data)第49-51页
     ·点到外极线距离的最小化第51-52页
     ·鲁棒性方法 M-Estimators第52-53页
   ·比较基础矩阵第53-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图像三维空间重建第59-68页
   ·三维坐标重建方法第59-60页
     ·线性方法第59-60页
     ·线性迭代方法第60页
   ·立体视觉匹配第60-62页
     ·三摄像机立体视觉匹配第60-61页
     ·两摄像机的直线匹配第61-62页
   ·提取直线方程第62-67页
     ·Hough 变换第62-64页
     ·使用Hough 变换做峰值检测第64页
     ·使用Hough 变换做线检测和链接第64-65页
     ·Hough 变换提取直线实例第65-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六章 射影几何意义下三维重建实现第68-76页
   ·射影几何意义下三维模型重建第68-71页
     ·三维模型重建的开发环境及功能第68-69页
     ·三维重建的具体实现步骤第69-71页
   ·射影几何意义下三维重建过程具体实现第71-75页
     ·图像特征点的提取和匹配第72页
     ·基础矩阵的计算第72页
     ·基元的三维坐标的计算第72页
     ·重建场景在OpenGL 中显示第72-75页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76-78页
   ·论文总结第76页
   ·展望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3页
致谢第83-84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洗面器CAD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下一篇:基于CAN总线的汽车虚拟仪表系统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