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导论 | 第8-23页 |
·研究缘由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9页 |
·国外研究状况分析 | 第9-14页 |
·国内研究状况分析 | 第14-19页 |
·主要观点、基本结构 | 第19-20页 |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21-23页 |
第2章 中国环境教育的基本理论 | 第23-31页 |
·中国环境教育的理论内涵 | 第23-25页 |
·中国环境教育的内涵演变 | 第23-24页 |
·我国开展环境教育的的原则 | 第24-25页 |
·中国环境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25-28页 |
·环境危机的爆发 | 第25-27页 |
·国际环境教育的兴起 | 第27-28页 |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第28页 |
·有效的环境教育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 | 第28-31页 |
第3章 "欣赏的和谐"确立的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 | 第31-48页 |
·环境教育功能发挥不力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 第31页 |
·"欣赏的和谐"确立的现实依据 | 第31-36页 |
·中国环境教育的现状分析 | 第32-35页 |
·理论与现实的反差 | 第32-33页 |
·环境教育面临的深层次难题 | 第33-35页 |
·中国环境教育的基本问题——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 | 第35-36页 |
·欣赏的和谐理念确立的理论依据 | 第36-44页 |
·欣赏的和谐源于梭罗的自然观 | 第36-42页 |
·梭罗自然观对美国及世界的影响 | 第42-43页 |
·对梭罗自然观的客观评价 | 第43-44页 |
·中国环境教育面临的历史选择 | 第44-48页 |
·人与自然:分立还是和谐统一 | 第45-46页 |
·主客二分抑或主客互融 | 第46-47页 |
·欣赏的和谐是解决中国环境教育现实问题的路径选择。 | 第47-48页 |
第4章 欣赏的和谐的路径思考 | 第48-57页 |
·观念的变革 | 第49-52页 |
·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对立 | 第49-51页 |
·文明与荒野之间保持平衡 | 第51-52页 |
·行动的走向 | 第52-57页 |
·基础目标:培养环境意识 | 第52-53页 |
·过程目标:将"欣赏的和谐"融入绿色教育 | 第53-55页 |
·终极目标:可持续发展教育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1 | 第63-64页 |
附录2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