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1章 序言 | 第7-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7-10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国外对古村落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 第2章 :临沣寨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 第16-22页 |
| ·郏县概况 | 第16-17页 |
| ·临沣寨的地理位置 | 第17-19页 |
| ·历史沿革 | 第19-22页 |
| 第3章 寨墙的布局 | 第22-35页 |
| ·中国人的墙文化 | 第22-23页 |
| ·历史上平顶山地区寨堡的状况 | 第23-24页 |
| ·临沣寨的寨墙与寨河 | 第24-27页 |
| ·寨墙与寨门构造 | 第27-28页 |
| ·临沣寨的总体布局 | 第28-31页 |
| ·临沣寨的排水、防洪与消防 | 第31-32页 |
| ·临沣寨的公共建筑 | 第32-35页 |
| 第4章 临沣寨内的民居建筑 | 第35-55页 |
| ·临沣寨内的建筑概况 | 第35页 |
| ·朱紫峰宅院 | 第35-40页 |
| ·朱紫贵宅院 | 第40-43页 |
| ·朱紫云宅院 | 第43-45页 |
| ·建筑结构与构造 | 第45-55页 |
| 第5章 临沣寨内的建筑文化 | 第55-69页 |
| ·民居中的“别”与“序”之礼制文化 | 第55-59页 |
| ·和为贵 | 第59-61页 |
| ·民居的装饰文化 | 第61-69页 |
| 第6章 临沣寨与门楼张两处老门楼的比较 | 第69-76页 |
| ·两处门楼的地理位置关系 | 第69-70页 |
| ·整体比较 | 第70页 |
| ·墙面处理 | 第70-72页 |
| ·前檐木装修 | 第72-73页 |
| ·脊饰与砖雕 | 第73-74页 |
| ·细部处理 | 第74-76页 |
| 第7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 第76-84页 |
| 概述 | 第76-77页 |
| ·临沣寨内民居使用现状调查 | 第77-78页 |
| ·古村落在新形势下存在的转机与危机 | 第78-80页 |
| ·做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规划 | 第80-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