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龙门港工程方案设计分析与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工程项目背景和研究目的 | 第10-12页 |
| ·工程项目背景 | 第10-12页 |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码头形式概况 | 第12-14页 |
| ·按码头平面布置分类 | 第12-13页 |
| ·按码头结构型式分类 | 第13-14页 |
| ·我国码头设计技术 | 第14页 |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工程基础资料和方案设计 | 第16-44页 |
| ·建设基础条件 | 第16-17页 |
| ·建设地点 | 第16页 |
| ·建设规模 | 第16页 |
| ·主要设计内容 | 第16-17页 |
| ·自然条件 | 第17-23页 |
| ·气象 | 第17页 |
| ·水文 | 第17-18页 |
| ·地形、地貌 | 第18页 |
| ·地质 | 第18-23页 |
| ·港池与航道稳定性分析 | 第23页 |
| ·影响港口作业的天数 | 第23页 |
| ·自然条件评价 | 第23页 |
| ·影响方案主要控制因素 | 第23-24页 |
| ·方案介绍 | 第24-43页 |
| ·装卸工艺方案设计 | 第24-26页 |
| ·总平面布置 | 第26-31页 |
| ·航道布置 | 第31-33页 |
| ·航道炸礁和疏浚工程 | 第33-34页 |
| ·锚地及导助航标志 | 第34页 |
| ·主要水工建筑物结构型式 | 第34-35页 |
| ·陆域形成 | 第35页 |
| ·堆场、仓库、道路 | 第35页 |
| ·陆域房建设计 | 第35-37页 |
| ·供配电 | 第37-38页 |
| ·照明 | 第38页 |
| ·防雷接地 | 第38-39页 |
| ·通信系统 | 第39页 |
| ·广播系统 | 第39页 |
| ·给水 | 第39-40页 |
| ·排水 | 第40-41页 |
| ·消防 | 第41页 |
| ·环保 | 第41-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三章 方案优化设计研究 | 第44-55页 |
| ·总平面布置 | 第44-47页 |
| ·水域布置 | 第45-46页 |
| ·陆域布置 | 第46-47页 |
| ·码头工程 | 第47-52页 |
| ·码头结构形式选择 | 第47-49页 |
| ·码头基础形式选择 | 第49页 |
| ·码头上部结构形式选择 | 第49-52页 |
| ·陆域工程 | 第52-53页 |
| ·辅助建筑物 | 第53-54页 |
| ·接线道路 | 第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四章 结构计算分析研究 | 第55-66页 |
| ·建筑物的种类和等级 | 第55页 |
| ·水工建筑物主要尺度 | 第55-56页 |
| ·设计荷载 | 第56页 |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56页 |
| ·主要外力计算结果 | 第56-60页 |
| ·船舶荷载 | 第56-60页 |
| ·作用效应组合 | 第60-62页 |
| ·面板 | 第60-61页 |
| ·轨道梁 | 第61页 |
| ·纵梁 | 第61页 |
| ·横梁 | 第61-62页 |
| ·桩 | 第62页 |
| ·栈桥面板 | 第62页 |
| ·码头结构的计算方法和成果 | 第62-65页 |
| ·码头平台 | 第62-64页 |
| ·码头栈桥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五章 码头的施工方法研究 | 第66-69页 |
| ·工程概况及施工条件 | 第66-67页 |
| ·工程概况 | 第66页 |
| ·施工条件及特点 | 第66-67页 |
| ·施工组织方案 | 第67-68页 |
| ·施工进度安排 | 第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2页 |
| ·主要结论 | 第69-70页 |
| ·展望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