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弱势群体犯罪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第1章 城市弱势群体及其犯罪 | 第10-16页 |
| ·城市弱势群体的现状 | 第10-12页 |
| ·收入状况 | 第11-12页 |
| ·物质生活状况 | 第12页 |
| ·家庭状况 | 第12页 |
| ·城市弱势群体的特征 | 第12-13页 |
| ·绝对数量较大 | 第12-13页 |
| ·经济生活贫困 | 第13页 |
| ·生活质量差 | 第13页 |
| ·抗风险能力低下 | 第13页 |
| ·城市弱势群体犯罪的界定 | 第13-16页 |
| ·犯罪 | 第13-14页 |
| ·城市弱势群体犯罪概念的内涵 | 第14页 |
| ·城市弱势群体犯罪概念的外延 | 第14-16页 |
| 第2章 城市弱势群体犯罪的现状及特征 | 第16-26页 |
| ·城市弱势群体犯罪的现状 | 第16-23页 |
| ·城市弱势群体的犯罪状态 | 第16-18页 |
| ·城市弱势群体的犯罪结构 | 第18-21页 |
| ·城市弱势群体的犯罪动态 | 第21-23页 |
| ·城市弱势群体的犯罪危害 | 第23页 |
| ·城市弱势群体犯罪的特征 | 第23-26页 |
| ·犯罪人特征 | 第23-24页 |
| ·犯罪心理特征 | 第24页 |
| ·犯罪行为特征 | 第24-26页 |
| 第3章 城市弱势群体犯罪的原因 | 第26-38页 |
| ·城市弱势群体犯罪的社会原因 | 第26-33页 |
| ·经济因素对城市弱势群体犯罪的影响 | 第27-28页 |
| ·制度因素对城市弱势群体犯罪的影响 | 第28-31页 |
| ·道德文化因素对城市弱势群体犯罪的影响 | 第31-33页 |
| ·城市弱势群体犯罪的个人原因 | 第33-38页 |
| ·生理原因对城市弱势群体犯罪的影响 | 第33-35页 |
| ·心理原因对城市弱势群体犯罪的影响 | 第35-38页 |
| 第4章 防治城市弱势群体犯罪的对策 | 第38-48页 |
| ·消除社会不利因素的影响 | 第38-43页 |
| ·减少不合理经济因素的影响 | 第38-40页 |
| ·完善制度建设 | 第40-42页 |
| ·建立健康的道德文化观 | 第42-43页 |
| ·减少不利个人因素的影响 | 第43-48页 |
| ·完善对残疾人和严重疾病病人的支持制度 | 第43-45页 |
| ·调节城市弱势群体的失衡心理 | 第45-48页 |
| 结语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附录A | 第53-57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