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赌球犯罪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导言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2章 地下赌球犯罪概述 | 第13-29页 |
·地下赌球犯罪的概念 | 第13-16页 |
·赌博行为 | 第13-14页 |
·足球彩票 | 第14-15页 |
·地下赌球 | 第15-16页 |
·地下赌球犯罪的现状 | 第16-24页 |
·赌球者的基本情况 | 第16-18页 |
·赌球者的行为动机 | 第18-24页 |
·地下赌球犯罪的特点 | 第24-26页 |
·广泛性 | 第24-25页 |
·诱惑性 | 第25页 |
·网络性 | 第25页 |
·隐蔽性 | 第25-26页 |
·地下赌球现象的危害 | 第26-29页 |
·制约经济健康发展 | 第26-27页 |
·败坏良好社会风气 | 第27页 |
·诱发各种刑事犯罪 | 第27页 |
·滋生政府部门腐败 | 第27-28页 |
·冲击足球彩票市场 | 第28页 |
·导致家庭悲剧发生 | 第28-29页 |
第3章 地下赌球犯罪成因分析 | 第29-44页 |
·从经济的视角分析 | 第29-31页 |
·巨大利益可图 | 第30页 |
·致富渠道过窄 | 第30-31页 |
·合法供给短缺 | 第31页 |
·从社会的视角分析 | 第31-34页 |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失灵 | 第32页 |
·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 | 第32-33页 |
·生存目标与手段的断裂 | 第33页 |
·社会转型期法律的缺失 | 第33-34页 |
·从管理的视角分析 | 第34-37页 |
·彩票管理存在缺陷 | 第34-36页 |
·治理主体的单一化 | 第36页 |
·运动式的治理方式 | 第36页 |
·赌球信息随意发布 | 第36-37页 |
·从心理的视角分析 | 第37-40页 |
·好奇与刺激的驱动性 | 第37-38页 |
·过度膨胀的趋利心理 | 第38-39页 |
·心理上瘾后难以自拔 | 第39-40页 |
·从文化的视角分析 | 第40-44页 |
·文化娱乐生活的贫乏 | 第40-41页 |
·得天独厚的赌球文化 | 第41-42页 |
·网络赌球文化的传播 | 第42页 |
·球迷之间赌球的感染 | 第42-44页 |
第4章 地下赌球犯罪的治理 | 第44-62页 |
·地下赌球犯罪的非刑罚治理 | 第44-54页 |
·提高地下赌球成本,调节市场供需矛盾 | 第44-46页 |
·协调社会运行系统,促使生存目标实现 | 第46-48页 |
·改革彩票管理体制,完善彩票发行管理 | 第48-49页 |
·建立预防治疗体系,矫正赌徒病态心理 | 第49-52页 |
·丰富人们娱乐生活,弘扬健康足球文化 | 第52-54页 |
·地下赌球犯罪的刑罚惩治 | 第54-62页 |
·世界各国及地区对私彩的刑法规制 | 第55-56页 |
·我国现行刑事法律规定的不妥之处 | 第56-59页 |
·我国地下赌球犯罪的刑事立法建议 | 第59-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7页 |
附录B:地下赌球调查问卷 | 第67-70页 |
附录C:地下赌球专业术语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