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对策研究--基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视角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导言 | 第8-16页 |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基本理论问题 | 第12-16页 |
·培养目标 | 第13页 |
·培养模式 | 第13-16页 |
第2章 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 第16-22页 |
·社会总体就业形势 | 第16-17页 |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 | 第17-19页 |
·从恢复高考——20 世纪80 年代初 | 第17页 |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90 年代初 | 第17-18页 |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至今 | 第18-19页 |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特点 | 第19-22页 |
·由政府统包统分过渡到毕业生自主择业 | 第19页 |
·毕业生的就业意识逐渐增强 | 第19-20页 |
·毕业生的就业方式与社会人员的就业方式趋向一致 | 第20页 |
·自主创业已成为毕业生独特的就业方式 | 第20页 |
·毕业生二次就业的现象增多 | 第20-22页 |
第3章 影响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因素 | 第22-28页 |
·扩招前后高校相关内容的比较 | 第22-24页 |
·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28页 |
·社会经济发展因素 | 第24页 |
·社会经济的发展没有促进就业的增长 | 第24页 |
·就业市场障碍较多 | 第24页 |
·国家政策与政府制度因素 | 第24-25页 |
·高校的原因 | 第25-27页 |
·高校专业设置不够科学 | 第25页 |
·教师质量存在下降的趋势 | 第25-26页 |
·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流于形式、创业教育存在误区 | 第26-27页 |
·毕业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过于传统 | 第27页 |
·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高 | 第27-28页 |
第4章 国外高校人才培养情况介绍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28-33页 |
·美、德高校的人才培养情况 | 第28-31页 |
·美国高校人才培养情况 | 第28-29页 |
·德国高校人才培养情况 | 第29-31页 |
·对我国的启示 | 第31-33页 |
第5章 解决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 第33-48页 |
·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 第34-39页 |
·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 第34页 |
·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 第34-36页 |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 第36-39页 |
·高校教师素质的时代特征 | 第36-37页 |
·高校教师综合素质的内涵与培养 | 第37-39页 |
·适度控制招生规模 | 第39-41页 |
·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开拓新的专业领域 | 第41-43页 |
·调整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 第41-42页 |
·调整专业设置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 第41页 |
·调整专业设置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 第41页 |
·调整专业设置是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 第41-42页 |
·调整原有专业结构、开设新专业的原则与策略 | 第42-43页 |
·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前提,注重优化专业结构的内涵 | 第42-43页 |
·调整专业结构要与学校定位相结合 | 第43页 |
·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 | 第43-48页 |
·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 第43-44页 |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核心 | 第43-44页 |
·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注重的几个方面 | 第44页 |
·高校应加强开展创业教育 | 第44-48页 |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 第45-46页 |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途径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52-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