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文人画思想的审美取向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1页 |
| ·引言 | 第9页 |
| ·对以往研究成果的综述及评点 | 第9-10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创新及价值 | 第10-11页 |
| 第2章 苏轼的人生历程与审美超越 | 第11-13页 |
| ·苏轼的人生历程 | 第11页 |
| ·苏轼的人格精神建构与审美超越 | 第11-13页 |
| 第3章 苏轼文人画审美取向的思想基点 | 第13-19页 |
| ·苏轼文人绘画理论的思想渊源 | 第13-15页 |
| ·六朝绘画文化内蕴的积淀 | 第13-14页 |
| ·隋唐五代绘画实践的拓展 | 第14-15页 |
| ·苏轼文人画理论的哲学基础 | 第15-19页 |
| ·儒家美学 | 第15-16页 |
| ·道家美学 | 第16-17页 |
| ·禅宗美学 | 第17-19页 |
| 第4章 苏轼文人画思想审美体系的内涵探析 | 第19-33页 |
| ·绘画审美价值的升华:得之于象外 | 第19-25页 |
| ·重“神”思想之发端:苏轼的文人画“形神”论 | 第19-23页 |
| ·常理:苏轼对形神观的新阐释 | 第23-24页 |
| ·尚“意”:苏轼艺术上的审美鉴赏取向 | 第24-25页 |
| ·绘画审美趣味的重定位:诗画本一律 | 第25-30页 |
| ·从理论到实践:绘画作品中的艺术语言与表达 | 第30-31页 |
| ·精神与品位的探求:有道有艺 | 第31-33页 |
| 第5章 苏轼文人画思想对中国绘画发展的影响 | 第33-36页 |
| ·与同时代文人画家的相互切磋及影响 | 第33-34页 |
| ·元明清:主导了中国绘画发展的主流 | 第34页 |
| ·对当代中国画之影响 | 第34-36页 |
| 结论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 致谢 | 第39-4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