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公共空间中整体视觉形象系统概论 | 第12-20页 |
·公共空间的定义及重要性 | 第12-18页 |
·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 第12-13页 |
·城市公共空间的分类 | 第13页 |
·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 第13-14页 |
·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要素 | 第14-17页 |
·案例分析 | 第17-18页 |
·视觉形象系统设计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 第18-20页 |
·视觉形象系统设计的定义 | 第18页 |
·公共空间中的视觉形象系统设计与CI设计的关系 | 第18-20页 |
第2章 与视觉形象设计相关联的理论及相关概念 | 第20-28页 |
·公共空间视觉形象系统设计与传播学 | 第20-21页 |
·传播的目的 | 第20-21页 |
·公共空间的视觉形象系统设计与符号学 | 第21-23页 |
·视觉形象设计与符号学原理 | 第21-23页 |
·公共空间的视觉形象系统设计与认知科学 | 第23-25页 |
·视觉符号的认知 | 第24页 |
·推理和联想 | 第24-25页 |
·情绪和情盛 | 第25页 |
·公共空间的视觉形象系统设计与环境心理学 | 第25-26页 |
·公共空间视觉形象系统设计与人体工程学 | 第26-28页 |
第3章 公共空间中视觉形象系统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 | 第28-35页 |
·图形 | 第28-30页 |
·色彩 | 第30-32页 |
·文字 | 第32-33页 |
·材质 | 第33-35页 |
第4章 公共空间的视觉形象系统设计的分类及设计元素 | 第35-44页 |
·公共空间中视觉形象系统设计分类 | 第35-36页 |
·公共空间的设计元素 | 第36-44页 |
·公共空间的视觉形象系统设计与平面设计 | 第36-37页 |
·公共空间的视觉形象系统设计与景观设计 | 第37-38页 |
·公共空间的视觉形象系统设计与街具设计 | 第38-41页 |
·公共空间的视觉形象系统设计与照明设计 | 第41-42页 |
·公共空间的视觉形象系统设计与多媒体系统设计 | 第42-44页 |
第5章 城市广场的设计 | 第44-62页 |
·城市广场的定义 | 第44页 |
·城市广场的定义 | 第44页 |
·城市广场的设计需求 | 第44-46页 |
·需求多样性 | 第45页 |
·环境形象的整体性 | 第45-46页 |
·城市广场的客体要素设计 | 第46-51页 |
·广场周边建筑组合关系 | 第46-48页 |
·广场绿化 | 第48-49页 |
·广场水体 | 第49页 |
·广场的地面铺装 | 第49页 |
·广场的街具与设施 | 第49-50页 |
·广场照明 | 第50-51页 |
·城市广场设计的原则 | 第51-53页 |
·以人为本的原则 | 第51-52页 |
·挖掘地域文化彰显城市广场的个性 | 第52页 |
·追求经济效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第52-53页 |
·商业广场——同济联合广场整体视觉形象系统设计 | 第53-62页 |
·同济联合广场整体视觉形象系统设计的背景 | 第53-54页 |
·设计理念 | 第54页 |
·同济联合广场整体视觉形象系统设计的组成部分 | 第54页 |
·同济联合广场设计整体视觉形象系统设计的过程 | 第54-62页 |
第6章 公共空间视觉形象系统设计的思维方式及设计手法 | 第62-67页 |
·创造思维的方式 | 第62-63页 |
·软性思考与硬性思考相结合 | 第62-63页 |
·分析与综合 | 第63页 |
·公共空间的视觉形象设计手法 | 第63-67页 |
·秩序产生美 | 第63-64页 |
·“错视”现象的利用 | 第64页 |
·夸张的手法 | 第64页 |
·波普艺术 | 第64页 |
·解构重组 | 第64-65页 |
·直接法 | 第65页 |
·联想与会意 | 第65页 |
·超现实主义 | 第65-66页 |
·与数字化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 第66-67页 |
结语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0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