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6页 |
一、选题的国内外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7-10页 |
二、选题价值意义 | 第10页 |
三、方法和内容 | 第10-12页 |
四、创获之处 | 第12-16页 |
1、三张小说美学之流变 | 第12-14页 |
2、三张的故事叙事模式之流变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张鷟、张荐、张读生平及作品 | 第16-24页 |
一、才高而困顿的才子——张鷟 | 第16-19页 |
1、张鷟生平概述 | 第16-17页 |
2、张鷟作品简介 | 第17-19页 |
二、恭谨谦和的臣子——张荐 | 第19-21页 |
1、张荐生平概述 | 第19-20页 |
2、张荐作品简介 | 第20-21页 |
三、末世蹑高位的朝官——张读 | 第21-24页 |
1、张读生平概述 | 第21-22页 |
2、张读作品简介 | 第22-24页 |
第二章 三张小说作品的艺术特色及艺术传承 | 第24-44页 |
一、三张作品的艺术特色 | 第24-39页 |
1、《游仙窟》的艳丽新变 | 第24-26页 |
2.《朝野佥载》的个性张扬笔调和笔记体中的小说化意识 | 第26-30页 |
3、《灵怪集》的奇幻色彩与刻意为文意识 | 第30-32页 |
4、《宣室志》的幽寂心态和文雅笔法 | 第32-33页 |
5、《宣室志》的情节分类 | 第33-39页 |
二、小说艺术特色的传承与变化 | 第39-44页 |
1、做意好奇而为小说——"奇"的变化 | 第39-41页 |
2、从香艳到空艳——"艳"的变化 | 第41-44页 |
第三章 类同模式下的典型故事分析 | 第44-61页 |
一、奇景遇仙类故事 | 第44-57页 |
1、《游仙窟》解读 | 第44-48页 |
2、《灵怪集》中《郭翰》篇解读 | 第48-54页 |
3、《宣室志》中《许贞狐婚》、《荥阳郑德懋》解读 | 第54-57页 |
二.谶纬应验类故事 | 第57-61页 |
第四章 三张小说的影响和评价 | 第61-70页 |
一、张鷟《游仙窟》及《朝野佥载》的影响和评价 | 第61-65页 |
1、《游仙窟》评价 | 第61-64页 |
2、《朝野佥载》评价 | 第64-65页 |
二、张荐《灵怪集》的影响和评价 | 第65-67页 |
1、《灵怪集》中故事模式在后世的流变 | 第65-67页 |
2、承前开后的精妙之作 | 第67页 |
三、张读《宣室志》的影响和评价 | 第67-70页 |
1、《宣室志》中小说文本的后世传承 | 第67-68页 |
2、殊张唐人风气的志怪小说集 | 第68-70页 |
结语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后记 | 第74-75页 |
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