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中补虚理气止痛法抗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临床研究 | 第8-14页 |
一、临床资料 | 第8-12页 |
(一) 诊断标准 | 第8-10页 |
(二) 病例选择 | 第10页 |
(三) 幽门螺杆菌的检查方法——粪便抗原检测 | 第10-11页 |
(四) 一般资料 | 第11-1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一) 观察方法 | 第12页 |
(二) 治疗方法 | 第12-13页 |
(三) 观察指标 | 第13页 |
(四) 疗效判定标准 | 第13页 |
(五) 统计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结果 | 第14-16页 |
一、幽门螺杆菌治疗结果研究 | 第14-15页 |
(一) 两组治疗后各项症状、体征改善比较 | 第14页 |
(二)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症状体征的总积分比较 | 第14页 |
(三)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 第14-15页 |
(四) 两组根除率的比较 | 第15页 |
二、不良反应及心、肝、肾功能观察 | 第15-16页 |
讨论 | 第16-23页 |
一、祖国医学对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 | 第16-17页 |
(一) 病名探讨 | 第16页 |
(二) 病因病机探讨 | 第16-17页 |
二、现代医学对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 | 第17-19页 |
(一) 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 | 第17-19页 |
(二) 脾胃虚寒证感染幽门螺杆菌机理 | 第19页 |
三、立法依据 | 第19-20页 |
四、方药分析 | 第20-23页 |
(一) 组方特点 | 第20-21页 |
(二) 药理学研究 | 第21-23页 |
结语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7页 |
综述 | 第27-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