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1 引言 | 第14-29页 |
·放牧制度的研究 | 第14-19页 |
·放牧制度 | 第14-15页 |
·划区轮牧与自由放牧的比较研究 | 第15-19页 |
·国外划区轮牧与自由放牧的比较 | 第15-18页 |
·国内划区轮牧与自由放牧的比较 | 第18-19页 |
·放牧对草地的影响 | 第19-28页 |
·放牧对草地植被的影响 | 第19-24页 |
·植被特征 | 第19-21页 |
·群落多样性 | 第21-22页 |
·植物构件资源分配 | 第22页 |
·植物光合特性 | 第22-23页 |
·土壤种子库 | 第23-24页 |
·放牧对草地土壤的影响 | 第24-28页 |
·土壤物理性质 | 第24-25页 |
·土壤化学性质 | 第25-28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8-29页 |
2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 第29-32页 |
·地理位置 | 第29页 |
·地貌、土壤和畜牧业生产概况 | 第29-30页 |
·气候 | 第30-31页 |
·研究区植被构成 | 第31-32页 |
3 试验设计和研究方法 | 第32-41页 |
·试验设计 | 第32-33页 |
·试验内容和测定方法 | 第33-41页 |
·植物主要种群和群落动态 | 第33页 |
·群落重要值 | 第33页 |
·植物群落多样性 | 第33-34页 |
·群落α多样性 | 第33-34页 |
·群落β-多样性 | 第34页 |
·群落相似性系数 | 第34页 |
·群落及主要植物种群地上现存量 | 第34页 |
·群落地下生物量 | 第34页 |
·主要植物种群生物量及能量分配的影响 | 第34-35页 |
·主要植物种群光合作用 | 第35页 |
·光合日进程 | 第35页 |
·光响应曲线 | 第35页 |
·土壤种子库 | 第35-36页 |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 | 第36-41页 |
·土壤物理性质测定方法 | 第36-37页 |
·土壤化学性质测定方法 | 第37-41页 |
4 主要植物种群对不同放牧制度的响应 | 第41-72页 |
·主要植物种群特征 | 第41-48页 |
·植物种群高度季节动态 | 第41-42页 |
·植物种群密度季节动态 | 第42-43页 |
·植物种群盖度季节动态 | 第43-44页 |
·重要值 | 第44-45页 |
·地上现存量 | 第45-47页 |
·相对现存量 | 第47-48页 |
·主要植物种群的资源分配 | 第48-54页 |
·主要植物种群的生物量分配 | 第48-51页 |
·主要植物种群构件热值 | 第51-52页 |
·主要植物种群的能量现存量分配 | 第52-54页 |
·主要植物种群的光合特性 | 第54-67页 |
·不同放牧制度主要植物种群光合日变化 | 第54-60页 |
·光合速率日变化 | 第54-56页 |
·蒸腾速率的日变化 | 第56-58页 |
·气孔导度的日变化 | 第58-59页 |
·胞间CO_2浓度的日变化 | 第59-60页 |
·不同放牧制度主要植物种群的光响应曲线 | 第60-67页 |
·净光合速率对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响应 | 第60-62页 |
·蒸腾速率对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响应 | 第62-64页 |
·气孔导度对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响应 | 第64-65页 |
·胞间CO_2浓度对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响应 | 第65-67页 |
·讨论 | 第67-71页 |
·小结 | 第71-72页 |
5 植物群落特征对不同放牧制度的响应 | 第72-95页 |
·植物群落数量特征 | 第72-79页 |
·植物群落高度年度动态 | 第72-73页 |
·植物群落密度年度动态 | 第73-74页 |
·植物群落盖度年度动态 | 第74-79页 |
·群落植物重要值及多样性 | 第79-83页 |
·群落植物重要值 | 第79-80页 |
·群落多样性 | 第80-83页 |
·群落α多样性指数 | 第80-82页 |
·群落β多样性指数 | 第82-83页 |
·群落相似性系数 | 第83页 |
·群落现存量动态 | 第83-87页 |
·群落地上现存量 | 第83-85页 |
·群落地下生物量 | 第85-87页 |
·土壤种子库对不同放牧制度的响应 | 第87-91页 |
·土壤种子库物种数及其垂直分布 | 第87-89页 |
·土壤种子库的物种多样性与相似性 | 第89-91页 |
·讨论 | 第91-94页 |
·小结 | 第94-95页 |
6 土壤系统对不同放牧制度的响应 | 第95-122页 |
·土壤物理性质 | 第95-107页 |
·土壤机械组成 | 第95-96页 |
·土壤容重 | 第96-98页 |
·土壤容重的年度变化 | 第96-97页 |
·土壤容重的季节变化 | 第97-98页 |
·土壤空隙度 | 第98-99页 |
·土壤空隙度的年度变化 | 第98-99页 |
·土壤空隙度的季节变化 | 第99页 |
·土壤含水量 | 第99-107页 |
·土壤含水量的年度变化 | 第99-100页 |
·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变化 | 第100-105页 |
·不同放牧制度植物地上现存量与土壤含水量的相互关系 | 第105-106页 |
·不同放牧制度地上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土壤含水量的相互关系 | 第106-107页 |
·土壤化学性质 | 第107-115页 |
·土壤有机质 | 第107页 |
·土壤全氮和速效氮 | 第107-109页 |
·土壤全磷和速效磷 | 第109-110页 |
·土壤全钾和速效钾 | 第110-111页 |
·土壤pH 值 | 第111-112页 |
·土壤C/N 比 | 第112页 |
·土壤养分含量的垂直变化 | 第112-115页 |
·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115-120页 |
·讨论 | 第120-122页 |
·小结 | 第122页 |
7 结论 | 第122-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47页 |
作者简介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