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安徽淮南大通煤矿废弃矿区生态修复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9页
第一部分 绪论第9-20页
 (一) 生态修复的概念与研究现状第9-14页
  1.生态修复的概念第9-10页
  2.生态修复的研究历史第10页
  3.生态修复研究的内容第10-13页
  4.矿区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第13-14页
 (二) 大通矿区的基本概况第14-18页
  1.修复区的地理环境第14-17页
  2.修复区的人文环境第17页
  3.修复区的总体生态环境第17-18页
 (三) 本题目研究的意义第18-20页
  1.建立废弃矿区生态修复的理论体系第18-19页
  2.建立废弃煤矿矿区修复的实际模式第19页
  3.为淮南大通废弃矿区修复提供详实的依据和指导第19-20页
第二部分 淮南大通煤矿生态修复的原则和方法第20-25页
 (一) 矿区生态修复的理论第20-21页
  1.演替理论第20页
  2.设计理论和自我设计理论第20页
  3.环境自净理论第20-21页
  4.入侵理论第21页
  5.边缘效应和中度干扰理论第21页
 (二) 生态修复的原则第21-22页
  1.修复要遵循自然规律第21页
  2.要求建立较高的稳定性第21-22页
  3.要求满足较多的生态效益第22页
  4.系统具有独立性第22页
  5.要适合消费者生存第22页
  6.本地物种优先第22页
 (三) 植被修复的途径第22-23页
  1.自然修复第22-23页
  2.人工辅助修复第23页
 (四) 植被修复的方法第23-24页
  1.物种框架法第23-24页
  2.最大多样性法第24页
 (五) 植物选择的原则第24-25页
第三部分 大通矿区土壤成分分析第25-30页
 (一) 土壤总体概况第25页
 (二) 土壤测定分析第25-30页
  1.土壤养分的分析方法第25页
  2.土壤速效养分的测定和分析第25-28页
  3.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测定和分析第28-30页
第四部分 生态修复前的植物群落结构和区系分析第30-40页
 (一) 修复前的植被调查第30-36页
  1.植被调查和区系分析的意义第30页
  2.植被调查的范围和方法第30页
  3.淮南市植物种类调查第30-31页
  4.大通矿区植物种类调查第31页
  5.大通矿区主要植被类型第31-34页
  6.大通矿区植被特点及形成原因第34-36页
 (二) 淮南市和修复区植被区系分析第36-40页
  1.淮南市植被区系第36-37页
  2.大通矿区植被区系第37-38页
  3.淮南市和大通矿区植被区系特点第38-39页
  4.区系分析的结论第39-40页
第五部分 不同环境的生态修复第40-48页
 (一) 沉降坑修复改造第40-42页
  1.沉降坑水体修复第40-41页
  2.沉降坑边坡的改造第41页
  3.沉降坑植物修复第41-42页
 (二) 排洪蓄水渠修复第42页
 (三) 煤矸石堆等污染土地修复第42-44页
  1.土壤改良修复第42-43页
  2.种植岛的应用第43页
  3.煤矸石改造植物选择第43-44页
 (四) 矿区林区植被第44-48页
  1.对林下植被进行封育保护第45页
  2.林冠过密处间伐并留置倒木第45页
  3.林相过于单一处进行间伐间种第45-46页
  4.不同林种的处理第46-48页
第六部分 修复中的种植资源库研究第48-55页
 (一) 天然种质资源库第48-52页
  1.土壤种子库的应用第48-49页
  2.土壤种子库应用结果第49-51页
  3.野生苗木的引种移栽第51-52页
  4.野生苗木的引种结果第52页
 (二) 人工种质资源库第52-54页
  1.野外种质资源库地建立第53页
  2.人工苗圃的建立第53-54页
 (三) 固氮植物的选择第54-55页
第七部分 生态修复的结果分析第55-63页
 (一) 对植被修复的评价第55-60页
  1.植物种类的变化第55-57页
  2.多样性指数变化第57-59页
  3.景观变化第59-60页
  4.栽培植物个体的适应状况第60页
 (二) 对修复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第60-63页
  1.排水系统的影响第61页
  2.覆土厚度的影响第61页
  3.种质资源影响第61页
  4.植被种植的影响第61-62页
  5.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第62页
  6.在管理方式的影响第62-63页
第八部分 管理和维护制度的探索第63-66页
 (一) 对生态修复的监测第63页
 (二) 水分供应第63-64页
 (三) 土壤肥力第64页
 (四) 进人工修剪和抚育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附录第71-85页
 附录一 淮南市(含矿区)维管植物名录第71-79页
 附录二 修复植物群落配置第79-82页
 附录三 引种植物生活习性区分第82-84页
 附录四 改造中实际引种植物第84-85页
附图第85-95页
致谢第95-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野鸭湖湿地不同植被类型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及时空动态
下一篇:代谢木糖产乙醇的酿酒酵母重组菌株的初步构建